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3年11月05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论“十星级” 同圆“中国梦”

新闻作者:文字整理 方荣华 黄治荣 范 珉 陈甜甜   图 袁平凡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5日  查看次数:次  
 “十星”创建启迪“中国梦”实践

  “十星级”文明创建是系统工程、聚心工程、导向工程、动力工程、创新工程。“竹山模式”就是创造性推动山区农村成功实现科学发展的实践。竹山经验更广泛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对实现“中国梦”的启迪。
  竹山经验成功的关键是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行动的标杆。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对真理的信仰,强化真理支撑,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竹山人民在改造山区农村落后面貌的创造性实践中,始终发挥党的思想理论优势,始终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处理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党与群众的关系,牢牢把握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其他各方面逐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竹山经验成功的关键是始终坚持综合创新。实现“中国梦”必须把推进综合创新作为中心环节,在综合创新中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现代化进程是物质财富提升与其他方面现代化的纠葛前行,必须进行多方面改革和综合创新。竹山在“十星级”文明创建中实现了发展理念、思路、机制、方式的综合创新,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其他地区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竹山经验成功的关键是坚持不懈地推进文明进步。“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实现“中国梦”必须深化和拓展对文明的认识,高扬文明旗帜。“十星级”文明创建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方方面面,经过现代转型,竹山实现了文明的多样化发展,呈现了鲜明的现代文明新风。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样板

  竹山县20年坚持不懈开展“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样板。通过参观考察给我的感觉是:思路清晰,特点鲜明,成就显著,经验可贵。
  其工作思路:有具体目标,有实施方案,有组织体系,有配套措施。其主要特点:一是创星活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二是创星活动以群众为主体,尊重基层干部群众首创精神,根据群众所需所盼量身定制创建内容、创建标准和激励机制;三是“十星”内容贴近实际,全面具体,十颗星既满足农民求知求富求美求乐的需求,又符合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创星活动形式和内涵常创常新。
  从活动成效来看,麻家渡镇罗家坡村“家家争创十星户、个个争当文明人”,昔日的“精神乞丐村”成为“全国文明村”。竹山县推广后,6.3万农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提升了农民素质、道德修养,增强了致富本领,培育出10万余名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被中央文明委、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并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从工作经验来看,首先是根据农村不同发展阶段群众的关切点确定创星内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开展创星活动。其次,创建活动深入持久,进而使创星活动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竹山县委、县政府能够根据变化的新情况不断调整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具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的智慧。正因为日次,才能为各地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个成功的典范。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标杆



  竹山县在创建“十星级文明户”过程中,为“中国梦”在农村的实现作出了最好注解。可以说,“十星”文明创建是“中国梦”在农村的缩影,值得在我国广大农村发扬光大。
  “十星”文明构建了农民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体系。“中国梦”说到底是经济社会发展之梦、人民幸福之梦。竹山县推动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其实是实实在在的一条实现人民幸福之路。就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的内容和目标来看,既有物质文明创造,又有精神文明建设;既有硬环境打造,又有软环境治理;既有法制教育,又有道德情感培育;既有高尚生活情趣培养,又有日常生活质量的讲究等等,这充分说明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就是创建未来幸福生活,就是“中国梦”在竹山县的具体体现。
  “十星”文明创新了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实践体系。实现“中国梦”首先需要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公民道德素质。可以说,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的成功,说明竹山县人民有优良的素质和与时代要求合拍的道德境界。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且形成了独特的道德实践体系,这是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成功典范。
  “十星”文明完善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体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要圆满完成这一系统工程的建设目标,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从理念到实践规划,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是规划和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保障体系的成功范例。

“五个一”体现“十星”创建成果


  从进入竹山开始,我就一路走一路看,对竹山“十星级”文明创建感触很深,很震撼。因为理论创新的源头是在基层,人民群众或者说实践是我们最重要的老师。我把“十星级”文明创建成果概括为“五个一”:
  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竹山在1993年就率先在全国开展“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而且这么多年来没有一成不变,十颗星的内容随着形势的变化也进行了及时调整。
  贯穿了一种求真务实的作风。竹山“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不是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20年能够坚持下来,这种态度实在不容易,难能可贵,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树立了一种导向。“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把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和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开来,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这是行之有效的。
  构筑了一个平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怎么抓? “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恰好构筑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十颗星覆盖了农村的方方面面,20年坚持下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一笔财富,是一种品牌。
  提供了一个启示。“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是,坚持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

不断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竹山的“十星级”文明创建能够搞20年,很超前,很难得。我谈几点感受:“十星级”文明创建的价值在于本质性的价值和工具性的价值。本质性的价值关于安全、邻里和睦,这些都是公共品,农民有这个需求,竹山搞十星级文明创建,能够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这是我觉得本质性的价值。第二个工具性的价值,政府推行了很多政策,包括生态、公共卫生、移民、计划生育,这些都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生活成本,所以在农民当中很受欢迎。
  “十星级”文明创建为什么能够持续20年,地方政府花了很多精力,本质上是有些规律性的东西,但最重要的是比较符合人性的,人有道德,有同情心,能换位思考,有善的一方面,但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而“十星级”文明创建恰恰把好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机制,能够扬善,把坏的东西遏制住。“十星级”选择在村内搞,这是个小范围的,充分发挥了道德约束的能力,比较符合道德约束的机制。
  “十星级”的不断调整和干部的常创常新、与时俱进是分不开的,一方面给农民创建,另一方面给农民提供一些政策性的东西,这不仅对农民有力,对整个干部体系起了很大的作用。
  “十星级”文明创建可能在新形势下会遇到一些问题,但一定要坚持下去,进一步研究。建议进一步做好道德讲堂,让道德讲堂起到更好的引导教化作用;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制度,让农民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实践“中国梦”的创新范本

  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共同攻坚克难的实践过程,是一个锐意创新、不懈奋斗、实干兴邦的过程。
  “十星级”文明创建是农村地区攻坚克难、助推“中国梦”的创新范例。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理论来观察竹山县的实践,“十星级”文明创建至少在三个方面有创新:“十星”创建与实现“中国梦”需要道路、精神、力量“三维”支撑的要求完全一致,是实践“中国梦”探索的先行者,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创新;“十星级”文明创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十星级”文明创建是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的创造性贯彻。
  “十星级”文明创建是农村地区探索实现“中国梦”的实干样本。竹山县“十星级”文明创建有三个特点:一是竹山领导班子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十星级”文明创建的真招实策,搞出了最好的顶层设计;二是始终着眼实现长远目标实干;三是始终着眼群众利益实干。
  竹山县的“十星级”文明创建对其它地区和行业实践“中国梦”提供了重要借鉴。一是攻坚克难的勇气值得在全国大力弘扬;二是攻坚克难的韧劲在改革关键阶段尤其值得学习;三是攻坚克难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总结,以进一步深入揭示这些规律性认识,对全国农村改革发展可以提供有益借鉴。

当代农村社会的发展之路

  “竹山模式”的时代内涵可以概括为:为适应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发展需要,竹山人所创造的一种以发展农业经济为基础,以改变农村面貌为动力,以提升人的素质为根本,以实现“五位一体”建设为目标,以致富、道德、法纪、信用、科教、生态等十项指标为载体,以创新农村文化为主线,以培育良好人际关系、增强公众幸福感为归宿的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它是真真切切的“竹山梦”,它所实现的是催人奋进的时代理想。在此基础上,其定义可以表述为:“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是竹山人为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历经20年社会实践创造的以十项发展指标为内容,且行之有效的农村社会文明建设过程。
  “竹山模式”的社会意义突出表现在其所发挥的多种功能上:导向功能。“十星级”文明创建具有为文明建设指示目标和方向的意义;民主建设功能。“十星级”文明创建不仅依靠公众参与,而且在参与过程中求得公平与公正,培养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道德自律功能。“十星”将道德自律内化为群众的自觉意识,塑造了一批又一批具有良好道德境界、自身素质堪称榜样的新型农民;文化繁荣功能。“十星级”文明创建发挥了以传承文明、教化社会的功能;创新社会管理的功能。“十星级”文明创建改变了社会管理的传统运行模式。
  正是这些功能的发挥,使得“竹山模式”回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内陆地区农村社会文明建设应当选择的合理路径,也正是这些功能的发挥,使竹山模式得以走出内陆、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其普适价值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典范


  竹山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它是在为转型社会重建价值体系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我想谈几点学习竹山“十星级”文明创建后的心得体会:
  一是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十星创建模式无论是基于中国梦的视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视角都是价值问题。竹山县十星级文明创建首先就是在进行价值选择——在中国转型社会的农村,什么价值是应该倡导的,而这种选择是富有成效的:定位合理,体现了基础性、规范性、引领性、针对性。所谓基础性,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中的行为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必须的层面——法律,二是应该的层面——道德,三是一个人的意义世界的审美以及审美对行为的指向——崇高性。社会对人的规范主要在前两个层面,即道德的和法律的,“十星”的价值取向我认为主要是在道德和法律层面,这是一般民众可能也愿意接受的层次,所以会有影响力和感召力,过高则常人难以企及,比如,我们不能要求人去捐骨髓;规范性是很具体地告诉你怎样做,在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之间架起了桥梁,前行的方向前进;引导性是能够引领农民向着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前进;针对性是所有价值的提出都针对竹山社会发展进步的全局性、普遍的问题。
  二是实践中国梦的典范,竹山县“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立足于现实社会的现有条件,规避了尚未统一认识的问题,在可以整合观念、可以进行时间的范畴和领域在微观层面一步步推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难能可贵!
“十星”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说明,中国梦最终必然体现为每个普通个体的幸福小梦。竹山的“十星梦”,对此作了生动注解。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当前中国农业人口仍然占大多数,“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表明,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和可靠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
  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提升农村文明水平。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很大程度提高。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要求仍有差距。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在视察湖北时的讲话中指出: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只有依靠具有现代文明意识的新型农民。实现新型农民的“中国梦”,必须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十星梦”就是当代农民的“中国梦”。竹山县在20年前就开始对创建文明农户、培育新型农民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十星”倡导的价值观切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新型农民树立了品质标杆;“十星梦”的内涵符合“中国梦”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维目标,为新型农民树立了生活理想。从竹山的实践来看,具有“十星”品质的农民,就是当代中国的新型农民;实现了“十星”目标的生活梦想,就是当代农民的“中国梦”。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