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经济兴”,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柳林乡结合全县的产业布局,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注重发展地方产业,形成以烤烟产业为龙头,中药材、干果、娃娃鱼养殖等产业为辅助的产业格局。尤其是烤烟产业的发展改变了柳林,发展了柳林。随着龙背湾移民的搬迁,堵河源晋升国家级后一些政策的从紧,国家烟草政策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如何适应政策的调整,使烤烟产业继续健康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沉着应对。
一、烤烟产业在柳林乡发展的现状及优势
烤烟于1996年在柳林开始试种,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逐渐得到壮大,尤其是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种植规模还是产值效益在全市排名都名列前茅,始终处在“全市烤烟生产第一乡”的位置,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实现了烟农种植意识由开始的“要我种”转变为“我要种”。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经过了由难变易的艰难历程,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的艰辛程度最甚。柳林乡烤烟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历程,烟农已逐步从种植烟叶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仅以2012年为例,全乡烤烟产值达到了近5000万元,烟农900户,户平产值已达到了5.5万元。巨大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广大烟农强烈的发展愿望。再之,我县基地单元建设项目的争取到位,烟叶收购价格的逐步提高等因素都进一步刺激了烟农的发展意识。
二是实现了种植模式由户户种植逐步向经营大户集中的转变。烟叶生产在柳林乡起步发展阶段其种植模式是全面开花,户户种植,大部分种植户其规模都是1至2亩或者3至4亩,最大的种植规模也就在5至6亩左右。多数的农户既种烟又种植粮食作物,甚至将种烟放在次要的位置,精力分散,不专更不精,显示不出块头和规模效益。经过加强引导和身边少数典型示范的带动,近年来这种种植模式得到了彻底扭转,全乡所有种植户几乎都成为了专职的烟农,烟农户始终控制在900户左右,种植规模最少也在8亩左右,最大的户种植面积达到了100亩以上,并且50亩左右的种植户一直都保持在20户左右,30亩左右的种植户占全乡种烟户的50%左右。
三是实现了由单纯粗放式种植转变为精细化管理,追求质量和效益。烤烟生产相对其他种植品种,关键环节多,技术要求高。俗语说“九关十八环,环环紧相连,一环没跟上,辛苦大半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烟农都熟练掌握了烤烟的生产技术,许多烟农不但自家能种植,有的还被聘到本县其它乡镇和房县九道、青峰等地当烟叶技术员。因为技术熟练,乡党委、政府及时引导烟农由粗放式的种植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向单位亩产要效益,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烟农亩平均收入由开始的不足1000元逐步达到了现在的近3500元,烟叶品质也逐年上升,在全省烟叶评比中也叫得响。
二、当前烤烟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烤烟产业是一个既富民又富财政的朝阳产业,在柳林乡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势头,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也出现了许多不利该产业发展的因素和条件,若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该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龙背湾电站的上马兴建和目前启动的堰塞湖搬迁,烟农大批量外迁至本县西部乡镇或外省外县,据初步统计外迁烟农已达到了300余户。一方面直接减少了种植户,另一方面导致烤烟栽植、采摘的几个关键环节劳力紧缺,尤其是柳河、天台、白河、花坪等村比较严重。仅以柳河村为例,该村原是我乡的烟叶主要产区之一,2012年烟叶种植面积达到了1400亩。搬迁后全村人口不足400人,且全部相对集中居住在一个狭小的老竹沟内,七架山、药场屿、白河倘等这些原优质烟叶基地都将面临因无人居住而全部荒芜的现状。二是烤烟的主要燃料因堵河源晋升为国家级后,柳林乡大面积都是核心区,砍伐柴禾受到政策限制,以煤代柴一时难以全面落实。主要原因为烤烟生产大部分在高山地区,而这些区域交通条件非常差,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不通路,就是有煤也根本无法运到。另一方面原有兴建的烤炉都是以柴禾为燃料,若用煤,需要对烤炉进行全面的改造。第三方面的原因是以煤代柴增加了成本。第四方面就是以煤代柴后,新式密集式烤房烘烤技术略好把握,而原有改造后的老烤炉,烟农熟练掌握烘烤技术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三是柳林乡因处南部山区,原本交通条件就很差,再加之近年因电站建设,基础设施复建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无形之中进一步增加了烟农的生产成本,加重了烟农劳动强度。
三、针对烤烟发展不利因素的对策
面对这些不利因素,需要县乡村各级以及烟草部门共同应对。本人浅显认为一是进一步巩固老烟区,尽可能在非移民村发展新烟区;二是研究出台优惠激励政策,探讨土地流转方式,吸引外迁的烟农到移民老烟区实行集约经营;三是合理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加大烤炉改造和新建力度,尽可能的实现以煤代柴;四是整合相关项目,加大对烟农的补贴和扶持力度,尽最大努力进一步激发烟农的种植积极性;五是进一步加大烟路配套、烟水配套的力度,尽可能的完善基础设施,降低烟农的劳动强度;六是尽可能的稳定烟叶种植计划,稳定烟叶的收购价格,避免因政策大起大落的调整挫伤乡村干部和烟农的积极性,确保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系柳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