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彭墩村不像一个村,更像一个大型企业,村民不像农民,更像是企业员工。村民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村子和企业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形成村企共建。
在村书记、主任张德华的带领下,彭墩村重点发展生态绿色种植业、健康畜禽水产养殖业、酒店服务业、乡村旅游业。为发展产业,彭墩村组建了彭墩集团,下设彭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彭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迁村腾地、村企共建、发展产业,培植市场经济主体的模式推动村子发展。
“不看不比,还能自喜;一看一比,相差万里。”看彭墩,想华家湾,参加培训的华家湾村书记陈善武思绪纷飞。华家湾村位于竹房城镇带核心示范区,土地平整肥沃,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现已建成3000亩农业高效示范园,也开展了迁村腾地项目,建成了全县一流的农村居住小区,农民都住上了小洋楼,群众是满意的,成绩是显著的。“可这次亲眼看见了彭墩村,感觉我们华家湾与彭墩的差距还是很大!”11月5日,刚参加完培训归来的陈善武不由自主地感叹道。
彭墩村,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团体力量抗击风险,用公司的模式运作农业生产。参训学员们反思我们的产业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极低,还是小农意识,家庭思维,自给自足经济!
彭墩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竹山人也有着种植养殖的传统习惯,这不禁引起了楼台乡挡鱼村党支部书记范吉祥的思考。挡鱼村同样发展种植业,满山种植冬枣,开始几年还红红火火,冬枣上市,供不应求,但近年来,产量不稳,今年更是几乎绝收,农民种植积极性也大减,这让他大伤脑筋。这到底是为啥呢?看了彭墩之后,有所悟。选对了产业,建好了基地,缺的是人才!没有人才,无法解决技术难题,冬枣产量自然下降。再看彭墩,走人才强村之路,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大力培训不走的人才——土专家,村里还专门建起了培训中心,及至今天,发展为省级示范培训基地,下一步还将建设农民职业学院,与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训。多层次的人才,支撑了彭墩的产业发展。
两位村书记的感慨,代表了更多村书记内心的想法。“从发展观念、方式再到人才引进,我们要补的课程还很多。”村书记们感慨不已。大家深刻感受到,只有实干,方能兴村;只有抱团发展,整体作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彭墩归来,大家群情振奋,跃跃欲试,更加坚定了建设“十星高地,秦巴强县”、奋力书写“中国梦”竹山篇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