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3年11月30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出百姓新生活

新闻作者:李永芳 袁 博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30日  查看次数:次  

  
  官渡镇百里河社区建设现场

  “30多年来我们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土墙房里,早都想盖新房,一直未能如愿,今年扶贫搬迁的大好机会圆了我的梦。”11月28日,麻家渡镇蛟龙村村民胡本江站在即将搬入的新家前高兴地说。和蛟龙村一样,全县20个边远积贫村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集中安置的方式,100户400余人建起新房,配套了水电路等设施,居住环境得到彻底改善,被县政府纳为十件实事之一的边远极贫村帮扶工程也真正起到了“实”的作用。
  择贫而扶,合力攻坚
  我县坚持“择贫而扶、极贫重扶”的原则,在全县筛选确定了60个边远特困村,从今年开始,分三年进行联系帮扶,着力解决群众“行路、饮水、住房” 三难问题,并将其纳入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今年,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极贫村帮扶工作,实行县领导挂点和部门包保相结合。乡镇组建工作专班,形成推进工作合力。县财政、发改、卫生、交通、教育等部门认真履行行业扶贫职责,倾情帮扶,深入到边远极贫村调研,为发展出谋划策。“千企帮千村”活动也深入开展,相关规模企业到贫困村开展村企共建,极大提振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建设信心,凝聚了扶贫攻坚合力。
 

  因地制宜,好事办实
  在项目筛选上,相关部门同志广泛调研、尊重民意,按照“因地制宜,先急后缓,量力而行,一村一策”原则,选择适宜到村到户项目,综合考虑群众最迫切最急需的要求。
  官渡镇百里河村距离集镇23公里,是该镇最边远的一个村。多年来“不村不场”的现实状况,一直让该村陷于发展滞后的困境中。村民们介绍,村里祖祖辈辈都是依靠一条陡峭的山路出行,看到邻近的村组都陆续通上水泥路,大家无不着急。今年7月初,在县扶贫等部门的帮扶下,该村干群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终于打通了洋芋沟至碾平长9.4公里的公路,村民告别了肩挑背驮的日子。“以前山上的东西不得出去,街上的东西不得上来,我们年年都盼着有条公路,如今终于如愿了!”村民蔡德祥感慨道。同时,该村还抢抓建设,硬化村组公路2公里,建设羚羊社区1个,集中安置15户贫困群众,同步完成基础配套,实现了村庄面貌大变样。
  样板带动,提速竞质
  自边远极贫村建设启动以来,多数乡镇、村坚持超前谋划,精心实施,出现了一批可学可跟的样板,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建设提速竞进。
  麻家渡鸡公梁村村庄整治12户,硬化老茶场水泥路2.5公里,并引进展华公司农业项目,贫困群众已经开始受益;溢水镇涧沟村新建蓄水池80立方,铺设主管道5000米,沿途200多户群众吃水不用愁……截至目前,全县20个边远极贫村编制规划项目28个,已全部完成。累计完成硬化水泥路23.7公里,维修扩修村组公路17.5公里;新建饮水工程6处,铺设人饮管道2.4万米;完成村庄整治24户。村民们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贫困群众建设幸福家园的信心倍增。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