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4年01月05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和谐“大城管”

新闻作者: 党世根 余昆鹏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5日  查看次数:次  
  









        城市管理,事关城市形象,事关百姓生活。时序腊月,走在步行街上,地面干净整洁,乱设摊位、乱搭棚亭、乱停车辆现象基本消失;在城区主街道上,城管人员反复巡查,随时纠正破坏城市秩序的行为……这一系列细微的变化,都一一体现着县城管执法局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
突破传统观念,队伍建设创新
  城管执法队伍是城市管理的主要执法力量。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城管执法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城管队伍和执法工作处在各种利益矛盾的焦点上,如何适应更高标准的城市管理需要,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城管执法队伍呢?
  他们从促进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入手,突破传统的权力管人、人管人的权位观念,建立一套从执法行为规范、执法程序和流程、内部管理制度到督察办法、考核机制和激励保障措施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从而把城管执法队伍和执法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良性运行轨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编印了执法手册,出台了执法“六制”,有效解决了过去在执法过程中,滥用自由裁量权,甚至以言代罚,以权代罚,徇私枉法等行为。去年4月上旬,武汉某监理公司在我县的建筑施工现场,因未履行监管职责,导致重型生产设施倒塌,造成一人轻伤的安全责任事故。该局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并处罚款,可监理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处罚决定,该局申请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到位。今年共查处各类案76件,无一例案件因处罚不公而导致上访,实现了有案必查,有查必果,件件铁案的目标。
突破陈旧理念,执法方式创新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城市的主体是市民,城管执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由突击型到长效型、由粗放型到精细型的转变,才能守候城市的美丽。
  去年初,他们确立了正确的执法导向,由过去以突击整治、强行取缔为主向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转变;由过于追求执法经济效益向提高社会效益、市容环境效益转变;由偏重执法数量成果向强调执法质量转变;由被动的事后查处向前置介入管理转变;由简单粗暴向柔性管理、文明执法转变。在强化日常巡察监管的同时,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百日整治”、二十余次城区环境卫生、出店占道经营、废旧机动车辆占道、户外广告、遮阳棚亭占道、在建工地文明施工等整治活动。对违章店主发放《责令整改违法行为通知书》1479份,纠正违章占道行为958起;清理清除小广告5万余条。出动60人次在莲花、南门、桥东等城乡结合部及广夏小区等地卫生死角清除清运垃圾180余吨,查处乱倒建筑垃圾行为32起。
实破监管模式,执法措施创新
  城市管理作为一项服务“社会人”的公共职能,只有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满足人的需求,得到人的认可,才能将服务水平达到最优化;只有实行规范管理、柔性执法,才能在提高城市环境整治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流动摊点和马路摊点的主角,大多是城市中的下岗职工、无业人员等低收入群体和进城的农民,马路上的每一个摊位,都支撑着一个家庭的温饱,取缔这些摊点,将直接影响这些困难群体的生存条件。但是,若任由摊贩乱摆乱放乱卖,确实影响市容市貌,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他们在对流动商贩的管理中,以说服式、疏导式、服务式为主,处罚为辅,努力摒弃执法中冷、横、硬的作风,以理服人、以法服人。注重变“堵”为“疏”,在次街道划定供流动商贩经营的便民市场,让众多马路商贩有了合理的一席之地。安排专人加强控制、规范、管理和服务,不仅起到缓和管与被管的对立关系,减少执法阻力,而且因其亲和力大,吸引顾客维持生计,减轻政府的就业压力。通过这种科学管理的模式,在城市中心区城管与摊贩“猫捉老鼠”的游戏基本结束了,“繁荣”与“市容”在“和谐”的舞台上共舞。市场秩序井然,道路交通顺畅,市容清丽可人,商贩满意,市民满意,政府满意。
突破环卫难题,保洁手段创新
  城市街道清扫保洁是一个城市文明卫生程度的象征,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城市街道清扫保洁水平提高了,市民的城市生活就更加美好。如何把保洁难的街道管好,做到长效保洁管理,是城管长期以来抓创卫工作的一个重点。
  为提高环卫作业效率和机械化水平,减轻环卫工人劳动强度,他们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添置了十堰路、纵横大道、步行街不锈钢果皮箱;添置了一大三小4台高压洗路车,建起城区生活垃圾压缩站,添置了50个移动式垃圾箱。不断创新城区主次干道清扫作业模式,建立人工清扫、机械化洗扫和机械化保洁作业相结合的全新道路清扫保洁方式。为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和作业效率,让环卫工人有更多的精力提高道路保洁质量,他们结合环卫工作实际,优化机械化清扫方式和洒水降尘模式,每天利用高压清洗车清洗路面,有效提高了人民路、纵横大道等道路的洁净度和粉尘污染,提高了保洁质量。加大对小区生活垃圾清运力度,实现城区垃圾日产日清。与此同时, 强化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查处铁轮车在街道行驶、占用人行道停放载重货车毁损人行道违法案件3起,修复改造路面250米。
突破沟通障碍,服务途径创新
  城管执法部门与广大市民之间的沟通渠道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畅通民意、为民服务的桥梁和纽带。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对城管执法如何更好地为民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们不断创新多样化服务形式,面向社会聘请行风监督员、建起城管执法网站,开辟“民意直通车”,对流动摊贩管理难、人民路路段停车难、步行街乱摆摊位、乱停车等问题,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共收到网民的意见建议3大类50余条, 凡被采纳的均给予了奖励。他们围绕在城区实施净化、疏通、亮化、美化和卫生提升等“五大惠民工程”,开门纳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户代表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抓示范街路、示范区、示范点和示范小区的方式,形成互带提高。去年10月初,他们在步行街启动了“文明示范街”创建仪式,向市民发放“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开展 “大家城市大家管、管好城市为大家”的千人签名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因势利导,按照示范街创建标准进行管理,取谛无证无照摊位100多个,有效保持了步行街清洁卫生及交通畅通,推动了城市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突破舆论瓶颈,宣传手段创新
  社会各界对城管执法队伍的文明执法、队伍形象、为民服务等方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向社会展现“文明、亲民、爱民”的城管执法新形象,他们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不断扩大城管执法的宣传效应。
  为不断改善城管执法的软环境,唤起广大市民的城市管理意识,他们注重城管执法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借助报纸、电视、网络主流媒体在社会上的舆论导向作用,开设专版、专栏,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城管执法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宣传效应。他们对开展的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违章建筑等重大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实施办法等,通过新闻媒体、今日竹山网告知全县人民,使每项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了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不断拓宽城管执法宣传领域。学校、社区、建筑工地都成了城管执法的宣传阵地,甚至主要街道的站牌都增加了城管温馨提示的内容,实现了城管执法工作开展到哪里,城管执法宣传就可以跟进到哪里。去年4月初,他们开展了“最美城管人”争创评选活动,利用新闻媒体等宣传平台,全方位宣传报道了一批先进典型,通过群众评选、上网公示等方式,引导市民参与评选,激发了市民参与城管工作的热情,形成了城管宣传的品牌效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