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架桥梁,天堑变通途;大山开隧道,穿越大时空;大地飞彩虹,经济大提速。”一位网民的五言绝句,描述了我县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建设大交通格局给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百姓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如今俯瞰竹山地域图,纵横交错、日趋发达的交通网络图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2013年,县交通运输局以“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秦巴片区扶贫交通规划为龙头,以突破瓶颈、改善形象为目标,以干线路网改造为主线,以项目争取、工程实施和行业管理为中心,全力打造结构合理、优质环保、安全舒适、路景相融的山区公路网,为我县“建设十星高地、打造秦巴强县”提供了坚强的交通支撑和保障。
科学规划,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引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现竹山交通运输的科学发展,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该局以交通十二五规划、国省道加密、竹房城镇带、秦巴山区扶贫规划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契机,按照“公路随需要修建,网络随产业布局,等级随发展提高”的原则,依据全县人口和经济布局,合理调整路网结构。同时,以“两个规划”为总纲,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始终保持“盯、跟、贴”的干劲,坚持做到政策把握“准”,摸透上情和资金投向重点;谋划项目 “优”,千方百计提高项目谋划的质量;项目包装 “好”,全力做好土地、规划、环评等前期工作,使要件办理与工可评审同步;争取力度 “大”,确保规划变计划、计划变资金。经过反复争取,我县南北纵线236省道鲍双线升级为国道G242,里程为171.933公里;东西横线305省道襄关线调整为国道G346,里程为71.199公里;经过我县的省道共9条300.609公里;县道调整为14条323.2公里。随着路网布局的不断优化,我县“两主、两翼、四辐射、六循环”的大交通格局已初现雏形。
竞进提质,创造优质交通运输环境
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这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期盼,也是交通行业新的历史使命。去年,县交通运输局把“四个服务”作为交通工作的重点。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我县投资6536.6万元完成了堵河三桥、南山公路和南门公路建设,城区周围已形成功能齐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带建设,完成了县城至潘口15公里一级公路,龙背湾交通复建全线基本成型路基28.265公里,桥隧完成85%;305省道改扩建工程成型路基10公里,燕子山隧道、马家山隧道全部贯通;完成了286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任务,群众出行、脱贫致富的道路更为宽广;为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我县跑市赴省,使全长101公里的十竹路成功跻身省道,相比鲍竹路缩短了45公里,成为竹山、竹溪通往十堰最快捷的通道。同时,我县还在省市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模式尚未明确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完成了382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为人民群众出行筑牢了安全屏障;为服务大产业开发,我县完成了邓坪工业园道路工程,启动了轻土坝至迎丰公路,交通建设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管养结合,和谐交通建设成效显著
建设是基础,管护是关健。县交通运输局坚持“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的理念,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路养护、运输管理和安全保畅,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全力构建和谐交通。围绕省厅“攻坚突破年”和竹山交通“形象建设年”,制订出台了交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要指标路线图,组织开展了“攻坚杯”劳动竞赛、“大战100天、奋力促跨越”活动,确保了交通重点工程实现了质量、安全、进度和管理“四统一”。优先审批新开通农村客运线路25条、许可审批农村客运车辆44辆;完成了城乡公交前期筹备工作,首条“绿松石珠宝城——新竹山一中”城市公交线路正式运行。高标准,重投入,大力开展养护大会战,投入资金75万元购买白杨树苗27500株、香樟树5000株,对双台乡罗家村公路、深河乡环库路等1100公里通村公路进行植绿护绿,使示范路绿化率达80%。强化监管抓质量安全,落实工程质量终身制,建立健全四级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行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监督和法人负责制度。依法行政抓管理,重抓“春运”、“五一”、中秋节等小长假及县重要活动期间的客运市场管理,努力营造安全、有序、舒适的出行环境。全方位开展了运输市场整治,有效地打击了非法营运现象,规范了运输经营行为,净化了市场营运秩序。
有了这一条条通途,竹山的资源、能源才能真正产生经济效益;一“通”百通。竹山大交通的蓝图,正在变成全县上下的行动;纵横交通网,将为竹山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