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关镇南门村,有一片无声的世界,而无声的世界里却连连发出最震撼人心的呼唤。朱春兰,一个普通的名字,却被一颗颗渴望爱的心灵深深地铭记。在这个无声世界里,她的名字就是母爱的音符,谱写着一曲曲爱的欢歌。
2007年春,时年31岁的朱春兰转行成为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兼辅导员。为了更好地向学生表达爱,朱春兰夜以继日地学习手语,从书上学,向学生学,不断交流、不停沟通。刻苦的努力终于赢得了回报,她成了为数不多的可以和聋哑学生自由沟通的老师之一。
“用心关注学生的每一步成长,用爱温暖每一颗纯真的心。”朱春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时刻挂在脸上的微笑,温暖着每个学生的心。
聋哑班7年级学生张伟和3年级学生张进是亲姐弟俩,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俩个孩子的起居生活全靠学校老师照顾。朱春兰了解后,主动承担起姐弟俩的“爱心妈妈”,在精心照料他们生活的基础上,还帮他们买各种各样的衣服,特别是当姐弟俩患病感到无援无助时,朱老师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陪他们到医院打针治疗。一点一滴的关心、叮咛,让姐弟俩逐渐坚强、成熟起来。去年底,在放寒假的前一天晚上,手里拿着朱春兰刚刚给他们买回的新衣服时,伴随着感激的泪水,姐弟俩不约而同地向朱春兰喊出极不标准、从未喊出过的“妈妈”。
楼台乡三台村的杨忠娇是一位智障学生,刚开学天天尿湿裤子,自己吃饭都困难,家里有一位智障母亲,体弱多病的父亲是家里顶梁柱。在学校时,朱春兰就天天给他晒被子,有时阴雨天,还专门用火盆烤干了才放心叫他入睡。同时,朱春兰利用双休日到该户家访,和孩子的父亲交心谈心,这位父亲说“孩子才去学校一星期就有变化了,他妈什么不会做,他在家我也没时间看管, 每天天黑收工回来还要满院子找他,现在好了,老师给我帮了大忙,你们真是我的大恩人呀!”
去年深冬,孤儿王金柱突然高烧不退。朱春兰在深夜11点后一连跑了几家药店,买回药帮他服下,并把王金柱带到自己家里住,几乎不合眼地守着他,每隔半小时就摸摸他的头,直到后半夜体温降下来她才如释重负。
像智障学生杨忠娇、聋哑的张伟和张进、孤儿王金柱……这些都是朱春兰走访过、回访过、帮助过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太多太多,老师和学生家长都无法一一列举。
几年来,谁也记不清朱春兰多少次深夜被短信声叫醒,多少次深夜送学生住院治疗,多少次为学生垫付医疗费,多少次扔下孩子一个人在家而去陪伴学生。不光是聋哑生,照顾盲生时也经常见到她的身影。懂事的女儿常用充满嫉妒和理解的复杂心情对她说:“我的妈妈关心学生比关心我还要多。”但内疚很快又被学生们一天天充满活力地成长所带来的幸福和自豪代替。
为提高聋哑和智障孩子的综合能力,丰富课外生活,树立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自信心,朱春兰组织学生编排舞蹈,打乒乓球,练长跑,2012年冬朱春兰带领该校10多名学生参加全市残疾人运动会比赛,有5名学生获得大奖。
几年来,她多次被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授予“优秀班主任”和先进个人称号;去年11月,市教科院组织全市特教学校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演讲比赛,朱春兰荣获“一等奖”…… 成绩和荣誉,是爱的收获,更加激励朱春兰前行。“我爱这份工作,爱这些无法割舍的学生。我将用我的爱心铸就特教事业的航帆,载着学生们的梦想远航!”朱春兰十分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