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4年03月20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努力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0日  查看次数:次  
  3月11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竹山县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我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近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编委办公室主任、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代国就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请您谈一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大意义、目的和指导思想?
  陈代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事业单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我县社会事业发展总体上相对滞后,公益事业历史欠账较多,公益事业发展不均衡,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公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高,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体制机制不活,监督管理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公益服务体制机制势在必行。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先行试点、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记者:什么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陈代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即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事公益服务等三个类别。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记者: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如何认定?
  陈代国: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是指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认定,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完全或主要承担行政职能;二是承担的行政职能须有国家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法律解释或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文件规定;三是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须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中央有关政策规定的明确授权(即明确指向事业单位)。
  记者: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如何改革?
  陈代国: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改革,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能转职能的不转机构,确需转机构的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必须单独设置的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设置,但不得突破现有政府机构限额、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编制总额,只有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来解决,调剂不出来,就不能单独设置。
  记者: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如何认定?
  陈代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是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不承担公益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要逐步转为企业或撤销。具备以下二个条件之一的,即可认定: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营利为目的;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公益服务范围;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且应当通过市场获得。
  记者: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如何改革?
  陈代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主要是推进转企改制,即按照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机制,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逐步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其国有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
  记者: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如何认定?
  陈代国: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是指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即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即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其中,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划入公益一类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仅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应由财政予以保障,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未从事营利性活动。划入公益二类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主要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同时面向社会提供与主业相关的服务,依法获得服务收益;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
  记者: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如何改革?
  陈代国:改革后,只有公益类事业单位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要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改革和完善财政支持方式,构建起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公益事业领域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记者: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哪些步骤进行?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陈代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清理规范——严格分类——配套改革三个步骤进行。所以分类只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环节。我县的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尽管在2011年和2012年做了一定工作,但不够到位,实际上这次是把清理规范与分类合并进行。2014年要基本完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的改革,我县这类事业单位不多,任务还不是很重。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要与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相衔接,只能积极稳步的推进。对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前提是要优先在机构编制、财税政策、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后才能进行。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公益服务体系。
  记者:在实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陈代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分类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问题:
  一要严格执行政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是否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从严认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严格按照职能职责、业务性质、服务对象、资源配置等因素详细划分公益一类与公益二类,确保其公益属性和生机活力。不能以机构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等作为分类标准,防止“公益类向行政类挤、经营类向公益类靠”的倾向,将行政类事业单位控制在最小范围,为实现两个不突破打下良好基础。
  二要正确处理分类与调整规范、优化布局结构的关系、与配套改革的关系、与行业体制改革的关系、与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关系。事业单位情况千差万别,非常复杂,许多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需要在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中逐步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分类只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环节,不能替代其他配套改革,避免引发一些必要的问题和矛盾。
  三要在分类工作中对事业单位履行的职能进行认真梳理,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明确哪些职能该回归政府,哪些职能该由事业单位承担,哪些职能可以交给市场和社会,确保符合政府职能转变和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要求。
  四要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在分类实施的过程中,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政策和文件,让干部职工了解和熟悉为什么要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内容等。通过政策宣传,消除干部职工思想顾虑,努力营造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五要加强领导。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直接关系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涉及到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工作的部署、检查和落实,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监督指导,确保做到保障有力、组织有序、工作有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