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湾村全村3500多人,境内山谷纵横、山场广阔,人均耕地少,一直缺乏致富的支柱产业。1999年王耀林担任村支书后,思考着如何培植支柱产业,让乡亲们早日走上致富路。2002年,持续低迷多年的肚倍价格强势回升,王耀林通过深入调查了解,看好肚倍市场前景,决心发动村民大量种植。
走家串户,送树苗,教技术……王耀林忙活了两年多,总算发展了上千亩肚倍林,致富产业初具规模。但是,由于缺乏技术支持,肚倍产量极低。很多村民失去信心,开始拔掉辛苦栽下的肚倍树。无奈之下,王耀林只好挨家挨户做工作。“这期间,我家的肚倍树是三拔三种,三次拔掉都是因为产量过低,失去信心,三次都被老王说服了!”肚倍种植大户王太新介绍说。
如何攻克技术难关,实现肚倍稳产高产,成了王耀林急需解决的难题。可是,肚倍高产在当时几乎是世界性难题,王耀林这个“土包子”能解决吗?
2004年,王耀林请来县林业技术人员,联合王太新等肚倍种植大户,在肚倍林里搞高产技术攻关。经过研究,王耀林和大家琢磨出一个法子:移植苔藓、培育蚜虫、挂袋放虫。
两年后,植藓育虫、挂袋放虫的肚倍林,亩均收入600元以上。王耀林趁势而上,一边组织王太新与128户农民成立塘湾村肚倍专业合作社,实行“基地+农户+土专家”模式,探索成熟的“种植苔藓—培育蚜虫—挂袋放虫”高产种植技术;一边带领干部分片包户,发动村民种植肚倍,对在肚倍林培植苔藓、培育倍蚜虫的给予奖励。
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出成熟的“种植苔藓—培育蚜虫—挂袋放虫”高产种植技术,每亩肚倍林年增收2000元以上,比过去靠肚倍蚜虫自然迁飞上树高出10倍以上。2009年,王耀林争取县、乡支持,创办全省首家“土专家”组成的村级肚倍科研所。
肚倍林如雨后春笋般在塘湾村一片片绿了起来,全村肚倍高产种植5000多亩,倍农们陆续增收致富了,肚倍种植成了富民强村支柱产业。
“可以说,村里的一片片肚倍林,都是王书记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回忆起肚倍产业的艰难发展之路,种了500多亩肚倍的王太新感慨道。(张 成)
务实创新的致富“领头羊”
新的时代背景下,村支书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既是党联系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战斗堡垒和骨干力量。他必须有宽广的视野、超前的市场眼光,有务实创新的战斗力和发动群众的组织能力,才能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实现发家致富的目标。王耀林无疑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他不仅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还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和能力。 (张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