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4年07月10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强

新闻作者:向继华  赵雪梅  田秀武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0日  查看次数:次  
  “这就是民间流传的‘七叶一枝花,黄金万两不换它’,它是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材料,有消炎、消肿、消毒等显著疗效。”6月底,在柳林乡墨池村,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熊飞指着路边一片茂盛的植株告诉记者,这一片是柳林乡中药材合作社今年在林间试种的50亩“七叶一枝花”,种植获得成功。
  柳林乡与世界著名的“华中药库”神龙架接壤,境内降雨充沛、气候湿润、植被茂密,是多种中药材生长的理想场所,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境内的国营四方扒药材场,种植中药材时间长达四十余年,出产的党参品质最为优良,多年来一直作为品牌产业出口至东南亚各国。
  该乡有种植中草药、采集野生药材的传统习惯,常年种植的中药材有党参、川芎、独活等二十多种。去年以来,该乡党委、政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加以培育。通过政策支持、项目带动、资金补助和科技支撑等多种措施,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中药材生产,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热情逐渐高涨,涌现出姚磊、邹安莲、易加权等一大批中药材生产营销大户。药农易加权不满足小打小闹的经营模式,办起了中药材生产经营合作社,组织农民68户,种植药材上千亩,当上了经纪人,如今人坐家中轻点鼠标,大批中药材源源不断地运出柳林,变成黄金白银。
  为切实使“中药材”这一优势产业福祉全乡百姓,成为农业经济的增长点,该乡决定奋战三年,建设“万亩中药材基地”。目前,该乡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通过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药材产业发展。由合作社牵头,实施中药材育苗,向农户提供种苗、农户负责种植管理,并由合作社按合同价回收。在销售上,以政府牵头,与金九堂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合作,解决产品销路问题。目前该乡已相继在天台、公祖、墨池等村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成了药材种植基地。
  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收益慢,“头顶一颗珠、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3—5年才能见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该乡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田秀武介绍说,乡里召开专题会议,引导药农实施“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推广川乌、冬花、柴胡、平述、党参、桔梗、芍药等生长周期短的中药材,与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的名贵中药材互补的种植模式,切实解决药农的中长期生产效益。
  柳林乡积极贯彻县委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精神,请来县农业技术专家,一起规划、指导合作社发展。同时抓住我县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获得政策扶持、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加强了与金九堂公司合作,突破性发展中药材产业。以川乌、柴胡、党参、冬花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0亩,中药材基地规模累计达到3000余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