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沉下身子,到农户家去……”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民政局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 的核心理念,经常深入基层,走村入户,调查研究问计于民,体察实情为民办事,呈现出一幅幅干部和群众水乳交融、鱼水情深的动人画卷。
刹风肃纪“断念想”
民政工作与广大群众、乡村干部联系密切,往来办事频率高。八项规定出台前,县民政局可谓“灶里不断火,路上不断人”,热情之中出现了少数党员干部热衷于陪客吃请、相互攀比讲排场、心浮气躁、工作敷衍等现象。今年,该局认真执行各级反腐倡廉有关规定,同城不宴请,对市以上公务接待,严格报批程序、用餐规格标准、陪餐人数,审核报销附加公函,杜绝了私客公待。为防止吃喝风抬头复燃,该局撤销了机关食堂。强化车辆管理,对闲置的1台公车进行了评估竞卖处理。工作人员下乡出差一律乘坐公共汽车,按标准报销车船费,健全制度,一视同仁,使想搞特殊化的干部断掉“念想”。严格财务管理,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厉行勤俭节约。会议活动不张贴标语横幅、不摆放花草水果,办公用品定量领取。就连今年社会救助中心迁址,也没有举行仪式,未添置新家具,班子成员两人坐一间办公室,即便桌椅高矮不齐,颜色各异,也没有弃旧换新。据悉,今年1—6月份,该局共支出公务用车费3.26万元、公务招待费3.63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0%、78.4%。没了地位待遇悬殊,没有岗位肥瘦之分,干部收心归位,专注工作。
擦亮窗口接地气
创新服务方式, 延伸服务触角。县民政局迁址后,除财务、档案、行管办公室设在楼上,其他与群众关系密切的低保、五保、优抚、婚姻登记、救灾、信访救助等业务股室全部搬进政务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全局45名干部29人在窗口办公。权力下放给分管领导和各股室,领导轮流在窗口坐班值周,减少群众办事来回跑路,避免遇事推诿、互踢皮球现象。5月13日,局党组书记柏林值周,宝丰镇居委会居民李明来访,其身患癌症,医疗费花去数十万元,家徒四壁,债台高筑,生活难以为继。在接到李明的求助信后,柏林立即打电话找镇民政助理核实,了解情况后当即带领工作人员前往看望慰问,并当场批转低保局予以救助,帮助李明解决了燃眉之急。
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培训学习,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激发为民服务热情 。县民政局局长王世国经常语重心长地对同志们说:“做民政工作是积德积福的好事,要雪中送碳,讲道义良知,绝不能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局把解决“人情低保”、“关系低保”作为重点解决问题之一。组织专班由分管领导带队,采取进村入户、走访座谈、重点调查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新申报对象和原保障的五保户、低保户、孤儿家庭情况。谁享受低保待遇,谁取消低保资格,由群众代表评议决定并张榜公示。通过核查,179户被取消低保资格,新增保障对象112人,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贴心服务见真情
着力改善光荣院、福利院老人居住生活环境。县民政局通过暗访检查,发现有部分乡镇福利院环境脏乱差,管理服务跟不上。他们一方面派专人驻点抓整改,帮老人整理房间,清运杂物,建章立制;另一方面挤出资金为老人添置生活必需品。投入100多万元为5个福利院购置了太阳能热水器、冰柜、蒸饭机,为3家福利院购置了洗衣机,为1500名五保老人统一发放衣服和鞋子。5月中旬,县光荣院迁至县城北大街,该局又筹资50多万元对房屋进行了维修改造,增设攀爬扶手、室内卫生间等设备,为每家每户配置液晶壁挂电视。88岁的老复员军人王其林高兴地说:“在这里吃得好,住得舒坦,我想活到100岁。”
视服务对象为亲人。6月18日,县民政局救助站站长李孝宝接到十堰站送来的我县某乡镇流浪汉朱某。50多岁的朱某年轻打工时落下残疾,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李孝宝将朱某安排在北大街一旅馆,然后打电话到乡镇寻找其家人。朱某大小便失禁,经常弄脏衣裤,李孝宝就找来自己的衣服,亲自给朱某洗澡更衣,与朱某同居一室,伺候朱某吃喝拉撒。一星期后,朱某家人被李孝宝的行为感动,将朱某接回了家。在民政局,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时时想着群众,事事为了群众”已成了民政人的共识。 (陈兴云 邱代久 张 军)
3上一篇下一篇4



心系百姓 真情为民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0日 查看次数:次
3上一篇下一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