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移民 在移民中发展
我县是水电能源大县,也是水库移民大县。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纵贯全县,堵河干流规划开发建设五级水电站其中四级在竹山境内,分别为装机18万千瓦的龙背湾水电站、5万千瓦的松树岭水电站、51.3万千瓦的潘口水电站和5万千瓦的小漩水电站(还有一级是装机50万千瓦的黄龙滩水电站),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16.5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有96万千瓦,居全国县级第四位,居湖北省第二位。目前全县水电总装机近90万千瓦,年发电量近20亿千瓦时。我县移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广大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辉煌成就,做出了历史贡献,不断开创了水库移民工作新局面。移民人口规模较大。全县有大中型水库7座,其中:大型水库有黄龙滩、潘口、龙背湾水库3座,中型水库有小漩、松树岭、霍河、谭家河水库4座。同时还有小水库48座。全县半壁江山是库区,移民总人口51811人,其中原迁移民37637人,增长人口1417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九分之一,位列全省前十位。
移民工作成效显著。近6年来,潘口、小漩、龙背湾电站建设直接投资75亿元,带动政府配套和移民自筹资金20亿以上。高标准建成了上庸、深河、官渡、柳林4座新集镇,高起点建成了66个集中安置点,基本都是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竹房城镇带示范区。通过水电开发和移民安置改写了竹山历史,改变了竹山面貌,改善了竹山条件,改进了干部作风。
移民精神影响深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委县政府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精诚合作,加强领导,集中力量,科学谋划,决战决胜,创新移民,形成了潘口模式、潘口经验,最终定格为“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竹山移民精神。为此,国家、省、市领导充分肯定,行业部门专题推广,社会各界普遍认可,谱写了竹山“因水电而兴,因移民而名”的光辉篇章。
移民发展任重道远。新老库区差距较大,特别是60年代开始建设的黄龙滩库区相对落后。库区与安置区差距较大,特别是堵河、官渡河沿线库区基础设施复建难、致富产业发展难、部分群众稳定难。因此,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移民,转型发展,安稳致富,打造品牌,推动发展”的工作理念不动摇,在发展中移民,在移民中发展,努力建设绿色库区、富裕库区、和谐库区,实现库区长治久安,移民安居乐业。
城关镇推动移民转型发展普新篇
多年来,城关镇一直大力推动移民“转型发展·安稳致富”。目前,全镇已有黄龙库区、霍河库区移民4000多人,接纳潘口、龙背湾水电站自主择业移民近5000人。镇党委、政府坚持“迁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通过“引导、帮扶、促进”等举措,实现了移民安居乐业。
讲大局,坚持服务为先。始终坚持“以移民为重为先、移民事情无小事”,把移民安置工作作为镇党委、政府的大事要事,认真做好自主择业移民的对接。
讲责任,积极谋划发展。积极争取各类优惠政策和帮扶资金,重点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上下功夫,为创业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讲奉献,增进干群感情。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工作专班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认真走访排查移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泛收集移民群众意见建议,妥善解决,确保群众满意。
今后该镇将从管理效能、产业发展、移民培训、后期扶持等方面创新工作方法,集全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建美好未来。
城关镇移民“转型发展·安稳致富”创业标兵光荣榜
蔡少平:认真履职 勤恳做事
蔡少平,1968年9月出生,担任北大街社区宏发小区组长,因潘口电站建设,现迁至北大街社区。
2005年,为响应和支持潘口水电站移民政策,他主动作为,毅然舍去家业,带动大家搬迁。2012年到北大街社区从事社区服务至今,在社区工作期间,虽说工资微薄,他却始终保持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求服务不求回报,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民服务,全面掌握着小区人口信息、环境卫生、综治维稳,为干部职工作出了表率。
冯家庆:勤劳苦干建茶园
冯家庆,1967年6月出生,上庸镇人,竹山堵河源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因潘口电站建设,迁至北大街社区。
2009年,为响应潘口电站移民,他舍小家为大家,放弃多年的商业经营举家迁至城关镇,白手起家,在文峰乡溏湾村承包茶场,并带动20多名移民投资创办了堵河源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堵河源牌”商标。目前发展社员318户,茶园面积已发展到4000多亩,带动了周边大批茶农增收致富。
孙云:巾帼立业展风采
孙云,1983年11月出生,官渡镇人。因潘口电站建设,迁至城关镇。
她通过自身的努力,于2012年6月投资40万元开办奥龙健身俱乐部,俱乐部集舞蹈培训、健身娱乐为一体。开业初期俱乐部生意处于低迷期,但她不气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为俱乐部做宣传,慢慢地俱乐部的生意驶向快车道。目前俱乐部吸纳就业人员4名,拥有学员200多名,年营业额30万元,利润达到14万元,在县内拥有不俗的知名度。
谭顺平:铸造精品企业 谭顺平,上庸镇人,因潘口电站建设,移民到城关镇。
2007至2010年参与建设潘口电站移民工程,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2011至2013年参与国际绿松石城项目建设,2013年投资2600余万元成立竹山县玉都商贸有限公司(玉都客栈),占地3180平方米,全年纳税20余万元,为三十人提供就业岗位。2014年成立威乐建设集团湖北分公司,全年纳税300余万元,提供百余个就业岗位。
任传香:谁说女子不如男
任传香,1963年11月出生,北大街明清大道经营便捷商店。因潘口电站建设,迁至北大街社区。
她同许多创业者一样,干什么都没有一帆风顺的,面对新生活,她租了一间30平米的房子,开了一家便捷商店,经营规模并不大,再加上人生地不熟,一开始年收入仅3万元,但她并不放弃,后来左领右舍觉得她不错 ,加上自己的热情服务、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年收入由原来的3万元变成了5万元。
夏伦平:用智慧创造价值
夏伦平,49岁,经营一家高山土特产专卖店。
2011年因龙背湾电站建设,夏伦平顺应政策,主动移民到城关镇。于2013年8月在十堰路开了一家高山土特产专卖店,经营柳林腊肉、木耳、香菇等。因为诚信经营,经营规模由开始的几万元发展到现在的三十万元,全家的生活也有了着落,现在不仅不为政府增加负担,每年还能为国家增加税收。他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人生价值。
朱治美:坚韧不拔终有为
朱治美,1964年3月出生,柳林乡人,因龙背湾电站建设,移民到城关镇。
为支持龙背湾电站建设,她自愿带头迁入城关镇定居。到了新的地方,一切从头开始,在经过漫长的自主择业后,经过多方筹措,投入资金近10万元开办了一个日杂百货商店。她凭着坚强的性格和不断进取的决心,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立自强、不屈不挠创业女性所特有的风采。
陈家富:共同致富风帆举
陈家富,51岁,深河乡人。
移民前,他是茅坝村民办教师。潘口电站兴建以来,他为了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离开了神圣的三尺讲台,移民至城关镇,他不等不靠,带头创业,成了名副其实的民营企业家。
他承包新建华夏砖厂、盘龙上河城装修工程、深河乡井泉村公路建设等项目,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促进移民就业、创业致富,六年来为数千名移民提供就业岗位。
郭振荣:实在人做实在事’
郭振荣,1964年出生,退伍军人。上庸镇人,因潘口电站移民,一家来到了城关镇,经营个体废品回收。
2011年,夫妻俩在西关街租了一间小门面开始收购废品。他说“活虽然累,但是胜在实在,只要不怕脏、不怕累,就有收入”。慢慢地,周边的街道有了一个三轮车的影子,每天,他从早上7点多干到晚上7点,风雨无阻。现在他的废品回收生意一年收入50万元,毛收入在5万元左右。
张德志:青山扬帆酬壮志
张德志,1970年3月出生,柳林乡人,为支持龙背湾电站建设,他带着一家老小迁入城关镇。
2011年他投资35万元创办了集香菇、木耳、核桃等高山土特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脚踏实地、细心经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经营规模逐年稳定增长,年营业额达20万元,纯利润5万元。在经营过程中他始终秉持诚信为本,将企业逐渐带入正轨。
万俊:诚信经营赢得信誉
万俊,1972年人,个体餐饮业主。上庸镇人,因潘口电站建设,迁至城关镇。
初到城关,夫妇两人没有移民过来的困惑和无助,两人细细一谋划,决定拿出多年打工的5万元积蓄,再借款5万元,开个小酒家。2010年,香满园酒家开业。3年多来,凭借勤劳和诚信,她们将小酒家变成小酒楼,从最开始租的一套120平方、3个包间,到现在自有的两层6个包间,年营业额达80多万元。
叶绍成:自主创业巧致富
叶绍成,51岁,民营企业家。因潘口电站建设,迁至城关镇。
潘口电站兴建以来,他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主动担当移民搬迁的排头兵,没有“等、要、靠”,带头自主创业,首先在擂鼓镇开办碳质页岩开采加工厂,解决了10余名移民的就业问题。他在自己创业致富的同时,总是将关切的目光投向贫穷的乡亲,尽力带动他们一起富,他说“我现在的目标就是把生意做大,吸纳更多的移民就业 ,带领更多移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