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4年10月18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转型发展 实现安稳致富

新闻作者: 沈警钟 肖 奎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8日  查看次数:次  
建设绿色柳林  实现移民致富
  柳林乡作为龙背湾水电站移民主战场,移民涉及天台、柳河、白河、花坪、洪坪5个村,移民搬迁1124户,5132人,搬迁单位17个,职工155人。自移民工作启动以来,柳林乡在县委、县政府、县移民指挥部的领导下,在县移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移民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圆满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近年来,柳林乡以建设“四个”柳林为重点,全面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促进和谐,着力提升群众素质,为建设后移民时代“转型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富裕生态柳林。发展致富产业是实现移民安居乐业的关键所在,柳林乡因地制宜,引领广大移民发展产业致富,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主打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的目标。一是坚持发展传统特色产业不动摇。继续发展以烟叶、大鲵养殖、黑皮猪养殖、干果林特、药材种植为主的“五万”产业。稳步发展烟叶产业,确保面积13000亩以上,实现产值5000万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大力扶持娃娃鱼产业发展,建成洪坪、民主、公祖三个娃娃鱼养殖专业村,全乡规模化养殖户达到300户,养殖尾数突破5万尾;引导广大移民发展万头黑皮猪、万亩干果、万亩药材产业,确保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致富项目。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柳林乡背靠神龙架5A风景区大九湖,与旅游名地巫溪接壤,又是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境内风景优美,生态条件好,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得天独厚条件。一方面积极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积极呼吁把堵河源纳入省、市、县旅游整体发展规划进行包装和推介,将环大九湖—堵河源—武当山列入鄂西文化生态旅游圈范畴;另一方面积极规划在与大九湖紧邻的顺水坪处建游客接待中心,与大九湖旅游形成对接。三是扶持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引导移民群众在集镇及洪大路、242国道沿线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目前已发展超市10余家,酒店住宿8家,门店40余个,农家乐30余家,增强集镇移民新区的商业氛围和人气,解决了部分移民群众的就业问题。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游柳林。一是打造南部一流旅游型新集镇。柳林乡新建集镇是按照“山水旅游名镇,秦巴庸派风格”定位,将集镇迁建和移民安置、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致力打造集居住、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集镇。目前一个基础设施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地域特色彰显,人居环境优美的山水旅游集镇已建成。同时,公祖村作为副集镇中心,也是移民后靠安置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已启动公祖集镇市政建设及改造工程,公祖村移民集镇面貌将彻底改变,移民生活居住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二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危房改造、通村入院路硬化、改厕改栏、卫生清理为突破口,对242国道、省道沿线小集镇、村庄进行综合整治,新修入院路20余公里,新建垃圾池26个,完成危房改造200余户,改厕改栏40户,建沼气池200余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三是着力改善移民就医、就学、养老环境。在公祖新集镇新建柳林卫生院公祖分院、公祖小学、公祖幼儿园,在屏峰新建福利用房1栋,切实解决外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问题。
  化解移民矛盾,铸造和谐稳定柳林。一是坚持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移民的呼声,主动征求移民群众的意见。同时做好移民来访接待工作,畅通移民群众诉求渠道。二是坚持领导包保责任制,严格落实信访责任,集中解决移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化解一批移民信访积案,努力提高社会和谐度。三是在荣获“六五普法”先进单位的基础上,继续采取广播、标语、群众会等多种途径做好普法工作,切实提高广大移民的学法、守法和护法意识。
  提高移民素质,塑造文明活力柳林。一是提升移民综合素质。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平台,在移民中深入开展争创十星文明户活动,形成户户争创十星良好氛围。二是开展致富骨干和带头人培训,提升移民技能。采取办班培训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科技咨询与技术讲座相结合、典型引路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等方式,把科技送到村组,把课堂搬进田间,把信息送到手中,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实现“为每户培养一个科技明白人,为每户传授一门致富门路”的目标。三是鼓励、支持和引导移民自主创业。出台移民创业致富奖励政策,每年开展评选移民致富标兵活动,对先进典型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发广大移民创业激情。
  柳林乡作为龙背湾水电站库区和移民安置主战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乡将继续围绕库区和谐稳定,引导移民在转型中发展,在安稳中致富,努力提高移民生活水平,实现库区长治久安,移民安居乐业。



柳林乡移民“转型发展·安稳致富”创业标兵光荣榜

姚 磊:抢抓移民机遇创新业
  洪坪村四组人。白手起家,从最初的小卖部一步一个脚印做成大型超市。洪坪超市于2012年5月份开工建设,投资250万元,建成总营业面积500平方米,是柳林乡目前最大的超市,就近转移和带动移民就业12人。她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热心支持公益事业,近年来在捐资助学、关爱五保老人等方面的爱心捐款达5万余元。先后获得县首届年度十大经济人物、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双学双比标兵”等称号。


唐道斌:深山野菜香四方
  现年37岁,花坪村1组人。于2011年在公祖村投入资金120多万元兴建一座设施完备的山野菜加工厂,并成立了竹山县柳林乡花坪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土豆系列深加工,产品销往竹房三县和十堰等地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更多的周边农户种植无公害蔬菜,增加收入共同致富。年加工土豆等产品100多万斤,实现利润60多万元。


雷明海:让“鱼娃娃”变“金娃娃”
  现年59岁,原为白河村4组人,共产党员。曾担任过村干部。2007年率先养殖娃娃鱼,2011年为支持龙背弯水电站建设,将鱼池迁建至公祖村。
  经过几年发展,养殖娃娃鱼2000余条,2014年预计可繁殖鱼苗6000尾以上,2015年娃娃鱼规模可达万尾以上,3年可达4万余尾,年收入达40余万元,是堵河源头娃娃鱼养殖大王。先后被表彰为“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体工商户”。

柳昌权:种植药材好“钱景”
  现年48岁,洪坪村四组移民。主要从事药材种植、收购及销售。2013年12月,注册成立竹山县柳林乡昌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30余户农民加入合作社,壮大合作社产业,引领药农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专业合作生产模式的发展新路。
  2014年种植药材1200余亩,主要种植有川乌、独活、平术等。药材主要销往安徽亳州,仅以一项,年创收15万元。


方玉财:物流配送到万家
  现年39岁,公祖村小方超市总经理。2004年他创办了小方超市。2010年10月龙背湾电站移民搬迁启动,超市从白河村迁建至公祖村。经过10年的努力,超市由当初10余平方米发展到400余平方米,有员工10人,有货物配送车辆3辆,是柳林乡第一个具有物流配送功能的大型综合超市。如今的小方超市年产值100余万元,年纯利润40余万元。


韩开阳:摩托车上奔富路
  现年34岁,洪坪村四组移民。18岁开始接触摩托车销售与维修并逐步做大做强,2012年正式创办“开阳车行”,经营规模从以前的单一摩托车小规模销售维修发展到如今的以摩托车大规模销售维修为主,兼营销售电动三轮车。
  他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辛勤劳动换来丰收的果实,年可实现纯利润10余万元。


李刚军:开办沙场挣大钱
  现年40岁,洪坪村四组移民,中共党员,县级文明户示范户。早年开办沙场,拥有装载车和铲车各一台。移民期间,积极带头搬迁拆房,并率先办起了农家乐。为广大移民建房提供优质沙石料,诚实守信,公道正派,深受广大移民建房户的称赞,生意越做越大,成为移民创业带头人。


胡 宏:养殖发展领路人
  洪坪村四组移民。移民启动前在库区创办有生猪养殖场和酒厂。移民搬迁启动后,主动配合移民搬迁,在太阳弯重新创办养猪场,在家中办起了酒厂。现已建成标准化、无污染的“150”养猪场2个,存栏生猪200余头,生猪和酿酒销售,年可创收20万余元。是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吴应东:小产业创造致富梦
  现年42岁。移民搬迁启动后选择后靠安置,由花坪村迁居屏峰村。面对新环境,他不等不靠,多方筹资办起百货商店,服务当地群众。与此同时,购买面包车跑客运,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广大乘客的好评。仅此两项,年创收10万余元。


龚世喜:乐为移民建新房 
  原花坪村人。早年开始创业,主要承接房屋建筑、道路等工程建设。自移民搬迁启动以来,以最优惠价格帮助广大移民户建房,先后在公祖村新集镇建设移民新房30余栋,为住房需求者提供了市场空间,赢得了广大移民群众的称赞。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