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2日11点18分,132吨的钢闸门随着起重机缓缓落下,千年奔腾不息的堵河被拦腰截断,堵河干流水电开发的收官之作——龙背湾水电站历经11年的勘查、设计、建设,顺利实现下闸蓄水。滔滔堵河扶闸攀涌,叠现着高峡平湖的人间奇迹,巍巍大坝毅然耸立,回荡着国家电网的动人赞歌。
这一天,竹山人日以继夜期盼了11年,为了这一天,供电人夜以继日奋战了900多天……
时光回放,1966年,水利电力部长沙勘测设计院提出意见报告,推荐黄龙滩水电站作为堵河开发的第一期工程。1970年,经过会商选坝意见,选定了潘口水电站坝址。在历经错过了3次上马的机遇后,2008年12月28日,由汉江集团和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的潘口水电站隆重开工,小漩水电站乘势上马,2012年5月31日,潘口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堵河流域水电开发实现“三级”跳跃,与下游建成的黄龙滩水电站遥相呼应。至此,堵河流域水电开发已达到71.6%。而堵河源头的龙背湾,作为堵河流域待开发的优质调峰电源和龙头项目,生态水电大县的支点,被摆在了县委县政府面前,2009年12月28日,经多方努力,龙背湾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龙背湾水电站位于鄂西北秦巴山区竹山县堵河南支流官渡河中上游,是我省在建的最大水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总投资近30亿元,水库正常蓄水位520米,死水位485米,总库容8.3亿立方米,调节库容4.236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性能。其中,电力复建工程尤为艰巨,共需完成新建洪坪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公祖35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建110千伏线路55.9公里,35千伏线路15.7公里,新建10千伏配电线路34.52公里,新建低压线路83.76公里,新增及改造配电台区16个;拆除110千伏变电站1座,拆除110千伏线路3.5公里,35千伏线路21公里,10千伏线路32公里,配电台区13个,并完成17座水电站的电源接入工作。
2014年9月,赶在龙背湾水电站下闸蓄水之前,笔者走进了龙背湾电力复建工程现场,通过眼观耳闻,感受移民电力复建的热火朝天,感触供电员工的苦辣辛酸。
是山是水是缘分,还是热爱
车行至官渡镇,眼前的山峰变得逐渐高耸,柳林,竹山的南部屏障,南山,柳林的世外桃源。不在这里常驻的人,初来必然会感到压抑,平均800米以上海拔的高山,着实让人有些窒息。一路风光无限,小溪潺潺、碧水蓝天,也让人心旷神怡,从县城到这里有134公里,大部分的道路因为龙背湾水电站的道路复建变得凸凹不平。大巴山,笼罩着这里的如痴如醉;大九湖,倒映着着这里的如梦如幻;神农架,交织着这里的荡气回肠;龙背湾,见证着这里的如火如荼,回荡在这里的九曲八弯。
“道路是移民之基,电力是民生之本。电力复建要跟紧移民复建、道路复建的步伐,做到移民未动,电力先行,确保龙背湾电力工程建设走在前列,确保龙背湾移民用上放心电”,在龙背湾水电站电力复建启动会上,县委书记佘立柱、县长龚举海坚定地要求。
“务必要从基础的测量工作开始,做好工程规划,同步物资准备,发扬供电人的铁军精神,打一场漂亮的移民复建攻坚仗!”十堰供电公司总经理谭文林、党委书记王永会殷殷地交待着300多名电力复建“铁军”。
为了这一道道”死命令”,蔡兴卫、陈峰已经不记得自己到底脱了几次皮了,在洪坪110千伏变电站,我们见到了同为巨能输变电工程分公司负责人的他们,抡起胳膊,脸和手臂的颜色完全不一致,因为总是戴着安全帽,脸是白的,因为不断的脱皮,胳膊是黑的。他们介绍说,110千伏洪坪变电站是柳林变电站的“替身”,因为柳林变电站处于淹没区,复建的110千伏变电站承担着17座发电站上网的重任,在主控室没有建起的日子,地处“阳坡”的洪坪变电站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阳光“暴晒”之中,而变电站建设所需的钢材、塔材,被烈日晒得闪闪发光,摸起来就烫手,输电是为了变电服务,看着输电人在高温之下日出而作,变电的就较上劲儿了,烈日之下,月光之中,一、二次设备安装调试、电缆敷设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竣工验收的前10天,柳林地区又下起了暴雨,酸碱土壤蒸发而上形成的降雨,落在了十几天来坚守一线的员工身上,天晴暴晒之后,被水泡过的皮肤就开始脱皮,一层又一层,这样的结果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休息之时,工人们互相帮助撕掉蜕皮的场景,感动了一个又一个前来慰问的领导。
“县委书记佘立柱、县长龚举海、谭文林总经理、王永会书记、李伟总工程师、副县长夏勇军都是龙背湾的‘常客’,每次龙背湾的节点工程建好,他们都要上来看一看”,常驻龙背湾的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海鹏洲也不记得把不同的进度汇报给了多少领导,但是每个控制性工程,他都能对应出督导组的名字。“不管是县委县政府的领导,还是十堰供电公司的领导,总是抽空看看我们,给我们加加油、鼓鼓劲儿,就算是吆喝一声,也让我们信心倍增!”海鹏洲接着说道。这里条件有限,自然环境恶劣,加之移民的背井离乡,导致工程进度受阻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到与地方政府的协议签订,小到与村民的占地赔偿,他们都参与其中,而战高温、斗严寒,攀爬在杆塔上的工人兄弟们,才是市县领导的牵挂所在。
2013冬,南部地区遭遇了最严重的暴雪灾害,不到1天的时间,毛主席笔下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这里就真实地再现出来。大雪封山,车辆无法通行,驻守在这里的电力复建工程队粮食严重不足,一时间,高价粮都买不到,买到了也运送不到,几百名电力工人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在大雪封山的三天里,工程队学起了红军,找农户,到地里挖野菜、挖红薯,给钱买农户家里的粮食。甚至有的工程队员连度冬的工作服都还没来得急拿上来,就那么工作服摞工作服地穿着,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就算吃不饱,也没有落下电力复建工程进度,硬是赶在腊月二十四把洪坪新集镇线建成投运,解决了洪坪新集镇的用电难题,保证了柳林人民过上温暖祥和的春节。交通恢复的当天,前来慰问的十堰供电公司总经理谭文林、党委书记王永会带来了两车粮食,牢牢地抓住竹山供电公司总经理陈维立的手说:“老天对不起我们,让兄弟们挨饿受冻了,但我们对得起上天,解决了柳林供电的燃眉之急,我们无愧于心!”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2014年9月10日至20日,连续的连阴雨天气,导致山体滑坡和道路阻塞,给线路施工和器材运输、饮食供给带来了困难。沿线有60多名施工人员,山上食物储存能力有限,连续几天都没有食物补给,为保证工程尽快完工,十堰巨能集团公司紧急从项目部紧急抽调人员,由总经理唐清海带队,成立应急分队,徒手疏通公路。一边是山体继续滑坡,道路不断塌方,巨大的飞石沿着滑坡带飞速滚落,一边是倒计时的下闸蓄水日期。唐清海站在滑坡中的巨石上,拿着扩音器,对着手下的兄弟们高喊:“龙背湾下闸蓄水已经不能再拖,都说咱们是铁军,铁不铁、生不生锈,就看现在!”项目部苦口婆心地从农户家购买玉米煮饭,既当菜又当饭,玉米拌着凉水咽,硬是赶在9月23日,将18#-23#铁塔全线贯通,为洪坪变电站送电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夏县长的电话我横竖都可以背下来了,他的来电显示也是龙背湾的青山秀水,我和他的通话记录打印起来起码有好几页”。县供电公司总经理陈维立这样总结他和副县长夏勇军的“亲密”程度。作为湖北省电力公司下派交流的科技副县长,龙背湾电力复建作为首要分管工作摆在了夏勇军的面前,省市县公司之间的互动、地方政府、村组的工作协调、截点工程的督办,都是他的“份内之事”。有时候一个物资供应、工程协调,他都要从武汉到竹山来回两趟。从事了多年的电力科研工作,夏勇军对电力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了然于心,但龙背湾电力复建的难度、施工环境的恶劣程度都远超乎他的想象,两年之间,他呆在龙背湾的时间远比在政府大院内多,按照他的话说,龙背湾就是他的家,龙背湾的现场就是他的办公室。
“我们是在挖掘机上完成工作交接的”,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曾华勤经常和海鹏洲开着玩笑地说。2012年,正值龙背湾电力复建的初期,万事开头难,分管基建的曾华勤一天到晚都驻扎在工地上,和电路复建建设者们同进同出,长期的高负荷工作,让曾华勤原本结实的身体日渐消瘦,8月份,竹山供电公司调整班子成员分工,由时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海鹏洲分管基建工作。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海鹏洲和曾华勤不间断地奔波在各个工地上,熟悉各个施工现场的环境和工程进度、施工队伍配备。9月初,十堰供电公司调整海鹏洲为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获得上级的认可固然可喜,但瞅着窗外暴雨连天,组立一半的铁塔,海鹏洲喜忧参半,忧的是这大雨滂沱,工期又会延长,复建的进度又会耽误。到了宣布任命的时候,海鹏洲、曾华勤依然在龙背湾一线工地上,第二天就要开会任命,晚上河水陡涨,道路淹没,道路泥泞到车轮下去直接打转。同事们帮忙想了一个办法,用挖掘机载着淌过深水区,就这样,他俩坐在挖掘机的翻斗里面,促膝而谈,计划着天气好转,如何推进工程进度,在漆黑的夜里行走了一个小时,才到达稍好一点的路段,乘坐面的,在凌晨两点赶回公司,参加第二天的会议。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河水,人,还是那些人,勇往直前,只因责任在肩。
有泪有汗有付出,还有忍耐
气浪伴随着汽车的驶过,尘土飞扬,高温与烈日,让公祖35千伏变电站的构架闪闪发光。唐同祥,十堰巨能电力集团竹山分公司的技术骨干,这个朴实憨厚的小伙儿,从事了一辈子的变电运检工作,由于勤奋好学,早已是变电一、二次运维检修、继电保护的能手。他告诉我们,以前,最不想来的就是柳林,路又远又差,山又高又陡,往往折腾到了,胃里早已是翻江倒海。但是这半年多来,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这里,除了回公司汇报工程进度、开会,这里就是他的家,柳林话他已经习惯了,甚至和老婆电话聊天,有时候还没改过口来。的确,新建的35千伏公祖变电站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从土建到电气安装、电气试验、验收,他全程参与,安全、过程管控,他了然于心,没有感情,谈何细心。
围着变电站的围墙走了一圈,身上早已汗流浃背。“这会儿是太阳最大的时候,构架被晒得发烫,汗滴上去都呲呲作响。考虑到工人们的安全,实在没有办法进行一次安装”,伴随着我们的如梦初醒,唐同祥告诉我们,“这里不比山上,就算太阳再大,也有丛林风,这里露天施工,唯一遮阳的只有控制室,避开施工最高温的时段,这里也是临时休息室,我们不能只赶进度不管安全啊,这个工地一天两箱纯净水,从来都没有剩下的,不然也出不了这样的速度”。伴随着唐同祥的指引,我们才发现刚才的采访只顾了眼前,没有向上看,铁塔已经组立到位,高压引线已接入开关,一次设备已经组立完成,只剩下二次线路和基础土建有待完善。除了敬佩,也很难再找出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把精力全部放在电力复建上的人了。
输配电线路大多架设在崇山峻岭之间,道路崎岖不平,运输困难,人工搬运成本高、效率低,供电人想到了一个办法,用骡马队运输塔材,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骡马也有吃不消的时候啊”,35千伏输电线路复建主管高润启一声感叹,他曾担任柳林供电所的所长,对这里的地形条件,人员基本情况都了然于心,“那是在35千伏柳林至向坝双回输电线路上,开始每只骡马每天要驼上200斤重的塔材,在1500米海拔的高山上往返至少10趟,渐渐的,有些骡马吃不消了,任鞭子怎么抽打都不动了。进度在那里,赶一下是一下,逐渐减少往返次数,但持续的高负荷,骡马一头接一头的倒下了,最后只剩下一头骡马还在运输。说到这里,高润启感慨了一声:“骡马就像战友,跟我们并肩战斗,鞭子抽在他们身上,也疼在我们的心上,不是为了赶进度,谁会抽他们?最后一头骡马,到了实在吃不消的时候,鞭子打也打不动,纵身一跃,背着塔材跳崖了……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要是能缓一缓,停一停,谁愿意这样整畜生啊。”
“夏日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一会太阳高照,一会儿就电闪雷鸣,以前不相信天气预报,管他怎么报,工程照做不误,现在信了。”高润启顿了顿,“不过我们有对付的办法,下雨了就躲车里,车里坐不下就躲车底下,停了继续干”。在柳林这样的大山区,人烟稀少,停电频繁,又是寄宿办公,工作票都是手工填写,公司的动态只能在供电所看到,不过我们能及时转告,有新的任务、新的制度,供电所的人会及时通知我们,现在跟我们那个年代不一样了,做工程安全大于天,哪怕准备时间长一些,措施到位,出去也放心。翻开高润启手中一摞一摞的工作票,“已终结”的蓝色印章背后,不得而知的是到底有多少辛酸、多少汗。
有日有夜有辛酸,藏在眼里
“到了,以前可是好地方啊”,在110千伏柳林变电站,竹山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成波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房屋连着房屋,典型的水乡,很是壮观,只可惜移民复建,整个乡镇搬迁到洪坪去了,目前洪坪110千伏变电站还没建成,水电上网、居民用电不能间断,整个乡镇只有柳林变电站还在废墟中坚守”,从成波的话中回过神来,放眼望去,怎么也找不到话中的繁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废墟,房屋已经被完全拆了,只剩下柳林变电站,上网线路、供电出线汇集在这曾经喧闹的古镇上,主变还在发出沉闷的电流声,围墙外的溪水与蓝天一色,奔腾地诉说着往日的热闹非凡。柳林站门口“十堰市重点保护单位”的牌匾告诉着我们它的责任担当,没有对比过这里的人,很难把它现实中的凄凉与话中的热闹混为一谈。
值班员谭毓双热情地招待了我们,他告诉我们,在这里上班习惯了,唯一不同的是当初的喧闹与如今死一般的沉静造成的心理落差,偶尔路边汽车的鸣笛声,都显得很稀奇。“孤岛”运行中的柳林变电站是市县两级领导每上柳林必看的地方,倒不是因为设备有多么先进,而是忘记不了我们这最后一班“兵”。上次“7·16”特大洪水,水位离警戒线只有1米多高,吓得他马上报告公司,没有公司的命令,他硬是准备好了救生衣和冲锋舟,在暴雨和洪水中坚守了72个小时,直到水位回退。后来,公司及时上来安装了水位报警器,让他心里安定了很多。为此,他特意把爱人也接到了变电站,一来灾情来临时有个照应,二来有个人说说话,总比一个人在一个镇上的感觉要好很多。问他有什么难处,他说唯一的难处就是饮水困难,现在吃水都要走好远去挑,溪里的水因为上游修发电站,多少有些工业污染,吃得不放心。上次柳林地区因道路复建挖断了水管,停水一个星期的水,这期间又正是柳林地区电力复建的高峰期,每天都有倒闸操作任务,公司不管哪个领导或者部门到站上来,都不忘记给他们捎上几件纯净水。“公司没有亏待我们,我们怎么能当逃兵呢?谭师傅的反问,倒是把我们问得哑口无言,我们把带来的纯净水全部都搬进站里,看得出来,他是感激的,但对于这样把职业和生命看得一样重要的人,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心里默默感谢与敬佩。
采访的时候,成波接到了十堰供电公司总工程师李伟的电话,听得出来,电话的那头声音吵杂,还伴随着工人师傅们整齐的吆喝声,凭直觉,应该是在人工抬杆。接完电话,成波告诉我们,李总在叮嘱他加强现场稽查,注意柳林变电站围墙水位。作为十堰供电公司总工程师,李伟全权负责龙背湾电力复建工程的协调、协议的签订、进度的掌控和技术的指导,上任伊始,就面对龙背湾电力复建的“鸿沟”,他用了1个月熟悉人员,1个月熟悉工程,又用了一年的时间,跑遍了龙背湾各个电压等级的施工现场,因为安全检查到位,工程督办得力,整个龙背湾各个节点工程按计划稳步推进,没有出现一起人身伤害事件。
8月31日,是洪坪变电站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2#主变就位,在完成了外观检测、耐压试验后,被吊车稳稳的安放在变压器底座上,在变电站核心部件就位的背后,是为人所不知的辛酸。在推进洪坪变电站建设的同时,又要兼顾柳林变电站的供电,上千个烤烟炉在24小时不停的运转。都是民生工程,都要顺应民意,在经过紧急协商之后,项目部临时决定从厂家发送一台主变,再将柳林变电站1#主变退出运行,运送到洪坪变电站。两台主变,每台重达几十吨,硕大的变压器是变电站的核心,内部精密绕组不堪重击,由于洪坪新集镇的道路复建还没有完工,坡陡且路况极差,中间还有两座不堪重负的小桥,原本只有20多公里的运输线路,被迫从官渡绕道竹山县城,再从房县九道运到洪坪,曲线距离300多公里。山路之上,装载变压器的车子只能像老牛一样,以每小时不到5公里的速度缓慢行驶。负责押运的十堰供电公司建设部主任程凌飞、物资供应中心主任马家军也不记得沿途之中接了多少市县领导的电话,也不知道在雨里风里睡过多少个囫囵觉,更不记得下了多少次车,指挥了多少次交通,他们只记得一点,夜里停车休息,点点繁星闪耀在松涛之上,彼此的鼾声响彻在荒郊原野。
离开的时候,我们问高润启,除了交通和运输,还有别的什么困难没有,是否要加上高温酷暑不便施工?高润启笑了“搞了一辈子线路,抢修的时候不管是铁塔还是杆子,烙人也要上,冻人也要上,老百姓等着电用,我们不可能等天气好转再去抢修吧?这点温度算什么,还是不写了吧!”
在龙背湾下闸蓄水推进会上,十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学强望着十堰供电公司总工程师李伟、竹山县副县长夏勇军动情的说:“远在深山有近亲,一个龙背湾,成为了多少供电人的第二故乡,不容易,也确实不简单。真诚感谢那些没有提及的默默奉献、配合的市、县电力人,感谢勤劳朴实的乡亲们,对工程的理解、支持、和宽容,成就了南山的波澜壮阔”。
县委书记佘立柱、县长龚举海以“人心齐、泰山移”高度赞扬供电人与天斗、与地斗,把不敢想的变为了现实,把不可能的变为了可能,秉承了时代脉搏,展现了铁军风采,昭示了国网精神。
十堰供电公司总经理谭文林、党委书记王永会赞扬供电铁军:变电,变得是电压,不变的是付出;输电,输的是电流,不输的是精神;配电,配的是电能,“高配”的是赞美,号召全市电力系统传承南山精神,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南山奇迹!
一基杆塔一个人,一颗螺丝一滴汗,一座电站一城池,一个梦想一番天。
巍巍大巴山,因国家电网的执着,变得不再高耸,涛涛堵河水,因供电人的坚韧,而变得不再放羁。此刻,原110千伏柳林变电站已经随着我们的记忆,随着水位的上升,慢慢的沉入了水底。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是一番高峡平湖,而供电的铁军精神,不敢与日同辉,却敢叫日月换新天!
3上一篇下一篇4



大爱南山
新闻作者:王大亮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30日 查看次数:次
3上一篇下一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