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下一篇4



教师的发展是新课改的关键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6日 查看次数:次
“做好教师的工作,我们的教改就成功了一半。”宝丰中学校长杨大雁在介绍学校的课改情况时说,宝丰中学的课改是从抓教师工作开始的,课改的实行者是教师,只有教师行动起来,思想观念转变过来,我们的课改才有意义,也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让教师在实践中课改
不同于其他学校要求教师从备课、讲课时间到授课方式等各方面,大刀阔斧地推进新课改。宝丰中学的课改相对平缓。学校只是把课改的理念和思路传达给教师,至于如何改、怎样改的主动权,则交还给了教师。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发现和体味新课改的好处,然后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践行新课改。
强化校本教研,以理论引领教师课改。宝丰中学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转变教师观念、推进新课改的主阵地,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研讨、边开发,缓慢推进新课改。坚持每周开展生本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观摩优质课、聆听专家讲座和名师课堂,然后让大家自发研讨课程的优缺点、课程的中心理念等,让教师在研讨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教育,进而转变观念,提升技能。
开展常态化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师课改。坚持推门听课制和常态化比教学制度,并要求教师在听、评课后,及时交换意见和建议,整理出听课笔记和教学反思。鼓励教师人人上公开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观摩课等,让教师人人参与教学展示和交流,强化教师的竞争意识,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晒课改、比课改,调动教师深入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善激励机制,以评优表模督促教师课改。坚持每月一次的优质课评选活动,选拨课改优秀教师。教师的评优表模和职称晋升坚持向一线优秀教师和毕业班教师倾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宝丰中学坚持为教师的课改给予最大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教师们在由浅入深的课改实践中,总结出课堂教学的“七要”,即备课要精、上课要活、批改要细、辅导要勤、讲评要准、测试要严、反馈要实,突出教学工作要实、细、有效果。对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提出“五要”,即教学管理要严、教学方法要灵、教研活动要实、教学效果要优、教学质量要高。
让教师在成长中深化教研
“我们教师只有在心理上有认同感,感觉到被尊重,才会有激情和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青年教师张丹说,她能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迅速熟悉和深入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数学骨干教师,这和宝丰中学关注教师的成长,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来深化学校的教研工作密不可分。
为让每一位教师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宝丰中学总是仔细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家庭和生活情况,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上的难题,特别是对新进入的青年教师,更是从生活和心理上给予帮扶。“我们的青年教师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甚至可以把孩子带到办公室。”张丹老师笑着说,学校关心教师们的生活,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便利和帮助。
给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我感觉学校给予我的是信任和宽容。”已经在宝丰中学工作了两年的青年教师张智说,他非常庆幸能够在宝丰中学工作,这两年,他从学校和其他教职工那里感受到的是暖暖的热情和被呵护。他说,初上岗时,学校并不因为以他为代表的青年教师没有经验、没有资历而轻视他们或不信任他们,而是把他们放在主要学科的主要岗位上,全体教师一视同仁开展教研比拼和听评课等活动,让他们感觉到被重视、被尊重。这份重视和尊重,同时也带给他们职业上的压力。学校了解他们的顾虑,积极与他们沟通,指定学科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队帮扶,从备课、讲课、教研等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让青年教师在工作上没有顾虑。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职场上升的轨迹。“学校非常了解我们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张智说,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其他教龄在5年以上的骨干教师可以写简案,但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写细案、写长案。正是这份来自学校大家庭的严要求和重成长,让教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有职业上的压力,也让他们积极地变压力为动力,主动地深入教育教研,提升个人的技能。
正是宝丰中学积极地营造一种兼容并蓄、积极向上的氛围,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被需要、被包容和被关怀,积极主动地投身教育教研,张智、张丹、王锋、陈伟等年轻教师能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成长为骨干;张云、杨生根等中年教师则成为新课改的领军人。全体教师团结在一起,形成了钻教研、提质量的合力,推动宝丰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走在全县的前列。
(柯 妮)
3上一篇下一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