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4年12月2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县法院“五零”模式助推司法为民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3日  查看次数:次  
  本报讯 12月18日,县法院官渡法庭干警驱车300余公里,从竹溪县桃源乡绕行至柳林乡民主村,执结6件执行积案。这是该院创行司法为民工作“五零”模式取得的又一成果。
  今年以来,县法院紧紧围绕群众司法需求,积极推行“五零”工作模式,着力提升司法为民的效果和水平。
  司法服务“零距离”。加强院机关和人民法庭的“便民窗口”建设,完善接待、咨询、立案、导诉等“一站式”服务,在法庭开设“假日法庭”,在未设法庭的乡镇设立巡回办案点,在偏远村组聘请诉讼联络员,坚持巡回立案、就地办案、上门送执行款、发放便民联系卡,尽量便利群众诉讼。今年以来,上门兑付执行款170多人(次),发送联系卡5000多张,巡回办案比例达到72%。
  办理案件“零积压”。实行一案一份案件审理进度表,采取院庭长催办、网上提醒等方式督查承办人,加快办案节奏。今年以来,审结的案件无一超审限,案件平均结案时间比法定审限缩短56天。
  执行工作“零懈怠”。11月初启动为期一年的专项执行活动,首次公布40名失信公职人员名单,依法对6名暴力妨碍、抗拒执行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在12月初启动的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中,拟向公安机关移送侦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10人,予以司法拘留惩戒141人。
  诉调对接“零缝隙”。构建以法庭、司法所、村(居)委会为核心,以平安中心户、组、村、乡(镇)为主要层次的四级大调解网络,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日常指导、业务培训、联络协调等工作。坚持在诉前引导当事人直接通过民调组织解决常规、简单民间纠纷,在审理中根据案件情况适时邀请民调人员和有关人士参加调解,努力将纠纷解决在始发地,化解在萌芽期。今年以来,通过诉调对接途径化解纠纷958起。
  法治宣传“零盲区”。深入开展“服务新农村、送法进万家”和法律“六进”活动,多途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今年以来,案件公开开庭率为100%,组织代表委员、行政机关和社会公众旁听典型、重大案件庭审80多场,在案发地开庭400多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20多次,免费发放便民法律手册1500多册。 (刘先超 余明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