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5年01月22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稳中求进 升级增效 倾力打造“十星高地·秦巴强县”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2日  查看次数:次  
  2014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全县上下牢牢把握“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群策群力,苦干实干,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呈现“增势稳健、效益稳升、民生趋优”的良好态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5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5736元,同比增长1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331元,同比增长12%。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产业发展升级增效。工业经济实现增量增效。新增规模企业5家,总数达到37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亿元,同比增长15.4%。龙背湾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潘口、小漩水电站安全高效运行,全县水电站总装机达90万千瓦,年累计发电12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绿松石产业扬优成势,依法公开转让秦古等4个绿松石采矿权,举办首届公盘交易,绿松石国家标准制定工作通过国家立项,基本建成国际绿松石城和工业园,高效落实矿山管护和矿区民生改善,绿松石完整产业链开发、完全市场化运作基本实现。以楼台为重点的北星河石材产业带初步形成。腊梅花萃取精油等一批创新产品开发成功。竹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鱼岭生态工业园一期场平工程完工,邓坪工业园、通济沟商贸物流园、宝丰工业园基础配套逐步完善,新增工业用地3000亩、入园企业10家。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标准化规模种养水平稳步提升,完成土地流转3.6万亩,新增茶叶、核桃、中药材、肚倍、蔬菜等产业基地3.66万亩,提等升级老基地5.6万亩,发展烟叶2.3万亩;畜牧业产值达15.2亿元,渔业水产快速发展。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5个。第三产业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7亿元,同比增长14.5%。发展各类市场主体9775家,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4家,高速客运站进展顺利,城西蔬菜直销市场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建成。女娲山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名镇、武陵峡、242国道沿线旅游区等景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接待游客1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亿元。
  (二)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区建管再上新台阶。13公里污水管网、霍河备用水源、堵河生态景观带、中华女性文化博览园一期、国际大酒店等一批工程完工,桥头停车场、千福上庸城、金龙凤凰城、四季花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和旧城改造项目进展顺利,“五馆两中心”开工建设。以“两违”治理为重点的“五城联创”工作取得突破,一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得到清理处置。片区开发、产业升级、美丽乡村、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成效明显,15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基本完成,新建、改造农房1399户,庸派风格在全县普及,秦古大溪村等5个村被省命名为“宜居村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谷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正式结束竹山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城区至潘口水电站一级路全面完工,十竹路竹山段、龙背湾交通复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麻家渡至宝丰一级路启动实施,2条国道、8条省道持续改造升级,通村水泥路新增250公里,县城至擂鼓公交线路开通。4.4万农村人口饮水难、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400亩,完成土地整理、低丘岗地改造3.5万亩。龙背湾电力复建及电力外送线路、农网改造升级、工业园区电力设施配套、4座35千伏输变电及增容等工程完工,双台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城乡电力“卡口”问题得到缓解。城镇区域基本实现4G网络全覆盖,通光纤、通宽带村新增9个。项目建设实现跨越。209个重点项目续建开工,78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进展,20多个省级竞争性项目获得批复投资,累计争取政策性资金20多亿元。
  (三)生态环保成效显著。全县治污减排能力大幅提升,列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的35个项目全部开工,完成城关等5个乡镇垃圾处理场、宝丰等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堵河等主要河流沿河工农业污染源治理、水质监控全面加强,完成4条中小河流整治和21.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堵河干流水质常年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为“一库清水北送”作出了积极贡献。农村清洁能源快速普及,公共机构节能有效落实,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范围内。生态建设掀起高潮,完成植树造林4.1万亩、道路绿化400公里、义务植树200万株。绿色创建成果丰硕,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成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大百川、白玉垭林场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公园,麻家渡总兵安村等3个村被命名为“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
  (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深化改革年”活动扎实有效。机构编制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妥推进,完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改革和卫生计生机构合并。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整基本到位。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湖北星梦茶业等4家企业成功在股权交易中心“新四板”挂牌上市。创新金融产品,扶助特色发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各项贷款达72亿元,荣获“全省金融信用县”称号。招商引资实现量、质双升。“531”工作制度得到落实,驻点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回归招商取得新成效,共引进县外境内项目18个,到资项目62个、开工25个,到位资金43亿元,同比增长41%;利用外资735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2050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7%、45%。裕源食品等一批招商企业建成投产,嘉麟杰服装等一批招商项目建设进展迅速,绿田科技等一批企业落户开工。对口协作取得重大进展,成功与北京石景山区缔结友好合作关系框架协议,达成“1+4”结对模式,农超对接等4个先期援建项目启动实施,增添了县域发展活力。
  (五)民生事业不断进步。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 “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工程全面实施。国家烟草和省、市对口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完成11个省定重点贫困村、3个老区村、21个边远贫困村建设任务,扶贫搬迁357户 1494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7万人。移民后扶政策全面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启动实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新增就业3100人,完成就业培训1万人次,累计劳务输出13.8万人,创劳务收入22.2亿元。城镇五项社会保险参保达13.76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新建农村福利院3所、改扩建4所。保障性住房建设创历史新高,开工10218套、竣工8779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竹山一中新校园全面启用,义务教育县城区资源优化布局、53个中小学校舍续建项目全面完成,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3.87万平方米,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2万平方米。县精神病医院迁址新建并投入使用,县医院门诊楼、6个乡镇卫生院综合楼改造工程完工。计划生育政策有效落实,在全省率先完成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幼保健资源整合。科技工作基础扎实,获得科技计划立项8项、省重大科技成果2项。
  (六)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县政府和政府部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六个专项整治”、电视问政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活动扎实开展,各类政府会议、文件简报大幅压缩,超标公务用车、违规办公用房、“吃空饷”人员得到清理,“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42%,全县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十件实事”、“十大惠民行动”、“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深得民心,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在全市赢得“远学兰考、近学红安、内学竹山”的美誉。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行政审批事项明显精简,新建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369”群众工作法、“便民服务卡”等制度有效施行,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6件,调处矛盾纠纷2756起。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县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23件、政协委员提案199件,办结回复率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8%以上。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竹山发力提速、跨越赶超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我们面临一系列发展机遇。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加大南水北调规划项目实施和对口协作力度,这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和创新活力,为我们加快“四化”同步、推进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支持汉江生态经济带和竹房城镇带建设,市委市政府支持竹山建设“十星高地·秦巴强县”,为我们争取政策支撑、资金扶持、项目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多年来,全县上下坚持打基础、利长远,调结构、促发展,大建设、大交通、大产业、大园区、大招商的跨越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牢牢抓住新常态下竹山发展的新机遇,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就一定能够推动竹山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2015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法治新思维,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升级增效”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工业强县、绿色发展、开放先导、城乡统筹“四大战略”,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各项改革,建设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推进依法治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83亿元,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6亿元,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增长1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等约束性指标严格控制在省市规定范围以内。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壮大支柱产业。按照“扩增量、调结构、提质效”的要求,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推动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生态矿产、生态旅游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水电效益。确保龙背湾水电站投产发电,完成霍河梯级电站等7个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全面服务潘口等建成水电站。扩大农产品加工规模。加快推进腊梅花精油、山野菜、水产、花茶、金线莲等一批新产品加工项目竣工投产,推动天新医药、鑫源皂素公司系列产品技改创新,支持圣水公司、星梦茶业、巴山食品、强生园油脂、沛丰粮油、裕源食品、金九堂、润泽农牧等企业做大做强。培优绿松石产业链。优化矿权配置,依法管控矿山,实行计划开采;申报绿松石进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争取完成制定《绿松石国家标准(草案)》;完善国际绿松石城和工业园配套设施,继续规范市场运营、利益分配、公盘交易等机制,支持绿松石企业研发新产品、开拓大市场。抢抓全省矿产开发整装勘查整县推进机遇,做大石材产业,加快金银铁等资源矿山整治、企业重组、技改扩能,提高科学开发利用水平。力争新进规模以上企业7家、亿元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外贸出口2400万美元,分别增长13%、16%以上。
  强化园区经济。加快提升园区产业配套、生产保障、生活服务、高效管理功能,打造现代园区。加快推进“一区六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宿舍公寓、就医就学、娱乐购物等生活性设施,启动邓坪工业园“园区科技孵化基地”建设。全力实施“满园工程”,加快推进通济沟商贸物流园、鱼岭生态工业园、宝丰工业园等园区企业项目落地,保障嘉麟杰服装、赢德服饰、高客站物流园、雨慧电子暖气片等一批园区项目竣工投产,力争新增入园企业15家、园区工业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
  狠抓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引擎。突出精准招商,立足优势资源、工业园区,策划包装一批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集聚的招商项目,编制产业链招商规划、产业招商目录、企业对接目录,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招商质效。深化对口协作,推动与石景山区落实“1+4”结对协议,主动承接京津冀及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支持在外竹山人资金回流、项目回归、创业回乡。继续完善和落实“531”工作责任制、全程代办制、项目秘书制,全力服务招商项目,确保到位县外境内资金50亿元、利用外资880万美元以上。
  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审批负面清单制度,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巩固“三集中三到位”成果,优化服务流程,提高“一门受理、一站办结”效率。强化政银企合作,创新融资担保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业务、扩大信贷投放,鼓励企业“上市”融资,严厉打击非法融资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放宽市场投资准入,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间资本扩大投资,放手发展各类市场主体,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突出增效增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稳定粮油生产面积,大力发展茶叶、药材、林特、烟叶、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新建产业基地2.6万亩,提等升级5万亩,规范管理老基地,提高生产效益。培植新增养殖小区5个、标准化养殖场(户)100个,大力发展郧阳大鸡、郧巴黄牛等地方特色品种。加强库区水域的规范化管理,积极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业。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动土地(山场)资源流转。大力培植农村经营主体,支持农特产品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完成土地流转3万亩,培育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家、家庭农场100家、“三品一标”品牌认证3个以上。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完成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北星河和宝丰河道治理、中部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小农水重点县、“丹治”二期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建设任务,建设河道堤防护岸14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完成土地整理、低丘岗地改造、标准农田建设3.3万亩。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气象水文服务、动物防疫、植物病虫害防治及农业创新能力建设,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完成全县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安全保障能力。
  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建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实施识别建卡、结对帮扶、基础设施、教育培训、产业扶持、扶贫搬迁六个“到村到户”工程,提高扶贫开发精准性和实效性。启动实施秦巴山竹山片区扶贫规划项目,加快推进国烟扶贫项目、13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3个老区村建设,办好宝丰黄栗片区综合开发试点,完成生态扶贫搬迁300户,减少贫困人口1.7万人。加快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和地质灾害治理,继续巩固提升移民安置成果,创新移民后扶方式,逐步实现移民安置区安稳致富。
  (三)突出城乡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科学编制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城一体、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完成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集镇规划、村庄规划、产业园区、旅游总体规划修编等各项规划编制,力争竹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批复,基本实现县域规划全覆盖。建立完善城乡规划督察制度,加大规划监督管理和综合执法力度,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建到底。
  打造靓丽城镇。建设中心城区。完成“十二五”规划污水管网、综合管廊建设任务,建成迎宾大道、霍河水厂延伸扩建、城市防涝等工程,加快楚庸文化街、四季花城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启动中华女性文化博览园二期、庸派一条街、城中村试点改造、5个片区旧城改造等工程项目。深入开展“五城联创”。巩固“两违”治理成果,坚决做到有违必查、违建必拆;开展市容环境、交通秩序整治等活动,全面改善城市环境,争取省级环保模范城、省级园林城创建达标。建设特色集镇。立足区位条件、人文历史、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生态优势明显、人文景观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重点镇、特色镇,办好宝丰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
  建设美丽乡村。以竹房城镇带建设为引领,突出设施配套、产业支撑、环境整治、农房改造、绿化美化、制度完善六项重点,大力整合政策资金,采取援建、帮建方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346国道向242国道、十竹路、谷竹高速路沿线目击区延伸。启动15个市级“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新建续建农村新型社区10个,力争创建5个省级“宜居村庄”。
  夯实基础设施。加快完善道路、饮水、电网、讯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国道、省道改扩建工程,建成十竹路竹山段,新建通村水泥路100公里。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完成双台110千伏变电站。推进电视“户户通”工程,完成100个村广播“村村响”建设任务,解决边远山区农户看电视难、听广播难问题。加快电讯网络改造升级,稳步推进城区光纤入户、农村宽带入村,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强化项目支撑。坚持把实施重点项目作为城乡建设的重中之重,续建开工5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投资126亿元。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着力实施基础性、生产性、服务性项目,重点加快堵河干流重点河段治理、库区渡口及码头、农业特色产业开发、物流园等项目建设,争取实施城区天然气管网、循环产业园、铌-稀土开发等项目,确保争取中央和省政策投资明显高于上年。精心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科学策划、包装、储备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力争挤进国家、省规划笼子。
  (四)突出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加强生态建设。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高标准开展“绿满竹山”行动,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湿地建设等生态工程,全面推进城乡道路沿线及山体、堵河干流两岸、村镇及水库周边、矿山等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植树造林4万亩、山体绿化示范造林2000亩、义务植树200万株、林业育苗3500亩。完善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启动4个国有林场改革,科学划分生态公益型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盘活林业资源,增加林农收入。
  大力保护环境。担当“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历史使命,始终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确保全县不发生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堵河干流水质常年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争取堵河流域列入南水北调核心保护区。完成城关污泥处理、秦古等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强化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启动农村生活垃圾五年专项治理工作。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新建沼气工程20处、户用沼气池2000口。扎实开展绿色企业、机关、学校、家庭创建,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文明出行,不断提高公共生态文明指数。
  发展生态旅游。启动柳大旅游路、女娲山景区二级公路建设,加快堵河源国家自然保护区、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大百川和白玉垭省级森林公园、武陵峡、百里河景区等旅游综合开发,对接神农架大九湖、重庆巫溪等重点景区,开展跨区域旅游合作,打造南部山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力争3个景区达到国家3A级或4A级标准,培育1至2条成熟旅游线路,完成上庸和官渡旅游名镇创建。加大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包装开发特色工艺纪念品,扶持发展特色农家乐,努力把生态文化旅游业培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突出民生改善,加快增进人民福祉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扶持创业300人,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实现全覆盖。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加强城乡低保管理,做好留守家庭、残疾人、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帮扶,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24万套(户),规范公租房配租和后期管理,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
  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完成2所中小学校扩容续建工程,做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省级评估验收工作。完成竹山一中迁建收尾和二中危房改造工程,支持竹山一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医疗计生服务水平。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建设,完成县健康管理中心、3个“四化”乡镇卫生院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县。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和设施配套,完成“五馆两中心”主体工程。
  创新社会治理。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完成“六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和“道德讲堂”建设。继续完善城乡管理网格化机制,增强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启动县城区集中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试点,抓好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坚决遏制一般生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做好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深化平安竹山建设,加强综合性应急管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认真做好群众、信访、维权工作,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突出依法治县,加快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国的决定和深化法治竹山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快建立完善政府系统“确责”、“履责”和“追责”的行政体系,做到定准位、站好位、抓到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力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做到重大改革和决策顺民而定,工作谋划和措施应民而出。坚持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打造阳光政府。坚持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严格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公众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坚持深化改革。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完成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机构合并,做好不动产登记、医疗保险机构整合工作;启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改革创新工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贯彻执行新《预算法》,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健全公共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科学理财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坚持高效施政。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坚持一线工作法,多深入实际、多调查研究、多现场办公,帮助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坚持勤政廉政。强化“一岗双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竹山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建设“十星高地·秦巴强县”的征途上,我们肩负的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以更加澎湃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相关链接
  ●五馆两中心——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
  ●五城联创——创建国家文明城、国家卫生城、省级园林城、省级环保模范城、省级森林城市。
  ●招商引资“531”工作制度——一名领导联系5名客商,签约3个项目,落地1个项目。
  ●“1+4”结对模式——北京石景山区对竹山县,石景山区京源学校与竹山一中、石景山区黄庄职业高中与竹山职业技术集团学校、石景山医院与竹山县人民医院、中关村石景山园与竹山经济开发区4个结对。
  ●六个专项治理——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和超标办公用房、“带彩”娱乐和公款宴请、机关作风、违反财经纪律、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群众信访反映突出问题等6个专项进行清理整治。
  ●三公经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公务出国费用。
  ●“369”群众工作法——县、乡、村三位一体公共服务平台,面对面、实打实、一带一、心贴心、点对点、民为民等六种工作方法,基层调查研究、定点联系督导、基层挂职任职、接待群众来访、干部群众谈心、征集群众意见、党员承诺兑现、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绩效管理等九项制度。
  ●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服务科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审批职能归并到位、审批职能授权到位、网上审批到位。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丹治”二期工程——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二期工程。
  ●“四化”乡镇卫生院和“五化”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行信息化”乡镇卫生院,“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村卫生室。

  2015年十件实事
  
①启动建设“五化”村级卫生室60个。
  ②完成县城新规划区自来水全覆盖、谭家河水库向宝丰水厂管道输水、17处村级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解决4.5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③培训劳动力5000人,培植新增市场主体5000个,规范建设新型农民合作组织50个。
  ④启动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和思源学校建设。
  ⑤新启动实施20个边远贫困村建设,完成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
  ⑥完成第一、二、三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规范城区电网廊道。
  ⑦完成龙背湾交通复建工程,推进麻家渡至宝丰一级路建设,实施农村客运“村村通”工程。
  ⑧创建60个市级生态村和5个市级生态乡镇。
  ⑨新建以宝丰为中心,以溢水、麻家渡、擂鼓为重点的设施蔬菜基地300亩,专业蔬菜基地900亩,建立蔬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⑩完成行政审批、网格化管理、村级信息化融合工程,大力培植网上店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