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5年03月05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准扶贫贵在“准 ”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5日  查看次数:次  
  春节前夕,全县各部门及各单位都深入乡村、农户,来到各自精准扶贫点送物资、送现金,帮助困难群众解一时之难,让他们过一个欢乐愉快的新春。这些善举对帮助农村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是必要的,但要真正做好精准扶贫,帮助农户拔掉穷根,这些“靠送”帮扶老办法,却显得乏力。
  在农村采访和闲谈时,聊起农村贫困的根源,农友们心里有不少话,有的说我们这个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穷在没有致富路;有的村山大坡陡,土地贫瘠,靠传统农业种植模式没有优势;有的村虽然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也便利,但穷在没有产业和项目;有的农户因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致富窍门;有的农户缺乏资金,想发展产业和项目没有金融支持。如今在许多乡镇,农民因找不到致富的项目和产业,只好每年外出打工,由此带来的是许多村里,青壮年劳力都远走他乡,发展的活力没了,就像一池死水,没有动力,也看不到希望。就是一时村里要搞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也没有人来干,长期下去,农村就难以留人,就难以得到发展。
  国家启动精准扶贫活动,其本意就是要帮助农村贫困户、贫困村找准发展的产业和项目,在政府和部门的帮扶下,增强致富活力,增强“造血”功能,让农民尽快摆脱贫困。扶贫就要扶到根上,精准扶贫要找准“门”。对交通落后的村,要通过争取资金,改善交通新状况,让农村物流、人流活起来;对不适宜农户居住的、自然条件差的偏僻村,要通过扶贫搬迁,将农户迁移到条件较好的地方来;对没有产业和项目的村或者产业和项目少的,要认真做好立项调查,选择适宜的产业;对想发展而缺少“银根”,要在资金上帮一把;对没有技术的要组织农户参加技能培训,掌握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有了“手艺”不愁找不到发财路。
  只要各部门在精准扶贫时少点面上花架子,多点调研,设身处地为农户着想,把办法想得细一些,措施再得力一些,只有把精准扶贫的“门”找准了,真正实现拔穷根的日子就不会太远。   (苗东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