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彭方印选择了回村教书。27年后,45岁的他仍坚守在深山偏远的小学,爱学生乐教书,把浓浓的爱和火热的青春都给了大山的孩子。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我学到的知识都教给村里的孩子们,让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和村里的面貌。”1998年,从竹山师范民师班毕业的彭方印,毅然决定回乡教书,并一干就是27年。身边的同事走了一茬又一茬,教过的学生很多成为学生家长,他也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变成一个额头爬满皱纹的中年人,但他从未动过调走的念头,一直坚守着青年时的承诺。
“彭方印总是默默无闻带头工作,多做少说,毫无抱怨,不记名利。”太和小学校长张吉安说,彭方印是教师们眼中公认的榜样。2013年,学校组织省级骨干教师评选,该校只有2个指标。按实绩和评选条件,坚守教学一线27年的彭方印是首要人选,但他主动要求把机会留给其他教师。从教27年,彭方印主动放弃很多荣誉和利益,至今仍是初级教师职称。在别人眼里,他太“老实”,彭方印却轻描淡写地对笔者说:“其他教师都是外面调来的,只有我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我要把荣誉留给他们,让更多的人安心留下来教书育人,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2008年以前,学校未通水泥路,教师们要肩挑背扛把教材和办公等用品从集镇搬到学校。校长张吉安介绍,每年开学的前几天,彭方印是总是主动要求并带头去挑书。天刚蒙蒙亮就出发,来回近80里路,挑着书要在路上走近五个小时。“在路上我们大家都是又渴、又累、又饿。”彭方印说,因为傍山路湿滑、陡峭,又找不到人家歇脚,只能忍饥挨饿。有时实在累得走不动,但一想到等着我们发新书的学生,就咬咬牙,把书挑回去。
“只要一看到山里孩子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所有的辛苦和累都没有了。孩子们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愿意在这一直工作到退休!”彭方印露出坚定和满足的神情。虽然家境清贫,一家六口人的经济重担都落在他身上,但彭方印说,无论情况怎样,都不会动摇他坚守深山、教书育人的决心。
(易淑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