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二中跳楼学生刘雅婷写给全体教师的一封信》帖文在竹山本地微信圈疯转,“竹山二中又出事了!?”的消息不胫而走。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有网友发现这其实是一条2013年发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信息。正是这条发生地在6000里之外的信息,被“有心人”有意或无意“掐”掉地名后在本地微信圈推送,最终让竹山二中“躺枪”。
无独有偶,前些年,就有竹山人因信谣、传谣,发生过“抢盐风波”、“买醋事件”。微信里的谣言,也是如此。特别可恶的是,一些不实信息的传播者,为了获得更多的转载,特意在末了附上一句:“不转死全家”、“转了一年都有好运”、“有良心、有正义感的人就转吧”等刺激人心理的话。一些“心理脆弱”的网友,很容易被这样的小补充所“胁迫”,成为虚假信息的二次散布者。
诚然,网络准入门槛低与开放性的特点,使我们“顺手牵羊”转发、评论越来越“小儿科”,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任性”的借口。当前,竹山网民的主体是好的,但仍有个别网民丧失了做人、上网底线,丢失了基本的社会责任甚至道德良知。有的随意“卖萌”,乱用话语权干扰他人的正常工作生活;有的为追求“关注度”、“转发率”,不惜瞎编杜撰制造唬人噱头;更有甚者,为了达到个人某种目的,编造谣言、诋毁他人,企图用网络绑架法制,在给社会带来极坏影响的同时,也给竹山的发展制造了种种麻烦。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传播谣言,本身就有违公序良俗,更有悖法律法规。去年以来,我县就依法查处了两起网络诽谤案,3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就是活生生的例证。
“名声是德行的影子”。在微信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也必须有着“媒体责任”。如果我们在看到种种“内幕”时,能够多一点“警惕”,多打个问号,谣言的生存空间就会少一些、再少一些。如果我们“不传谣”、“不造谣”,人人争当清除“网络杂草”的先锋,我们的“朋友圈”一定会成为人际交往的净土、乐园。
“微”时代的浪潮里,更需要“竹山好声音”。作为“十星”文明的创造者和受益者,我们有理由也必须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杂音、噪音,用良心和底线维护清朗网络空间,争当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的建设者,让竹山“好声音”成为转型跨越的“最强音”。(王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