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5年04月28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山好水育好茶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8日  查看次数:次  


  堵河水清,竹山茶香。
  作为汉江的最大支流,流金淌银的堵河在竹山一路蜿蜒,赋予了竹山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茶叶,就是其中之一。竹山是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大县。
  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县,生态与发展、金山与青山的矛盾如何化解?既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又要跨越发展、强县富民,勤劳智慧的竹山人选择了茶叶产业。
  “生态立县,水电富县,茶叶名县,旅游大县”,根据县委定下的发展战略,茶叶产业被提升到我县第二位大产业。
  长期以来,竹山始终坚持把茶叶产业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立足资源优势,以开发高香型生态绿茶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茶叶名县,实现产业富民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了茶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发源于堵河之畔的缕缕茶香,正沿着汉江、长江,沿着南水北调工程的管道,飘荡在北京人民、全国人民的生活中。
  品质:一方厚土、一颗丹心成就一片好茶
  “扬子江的水,圣水峰上茶”。
  竹山贡茶自古有名,其种茶历史可上溯到汉唐时期。
  千百年来,以“圣水”茶为代表的竹山茶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截止2014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已达到20.8万亩,投产面积15.5万亩,年产干茶5788吨,产值8.7亿元。基地遍布全县15个乡镇、120个村,从业茶农近3.5万户、15万人。产品涵盖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工艺茶砖等多个茶类。
  省内业界人士把竹山茶的独特香型,称为“圣水香”;“圣水”茶泡出的茶水,称为“堵河绿”。茶香水绿,品质上乘,而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汗水。
  我县茶叶产业从1949年开始起步,1970年以后相继建立了国有圣水茶场、大观山、小观山、竹坪柳坪、秦古中山、擂鼓小广山、宝丰新茶、深沟、麻家渡鸡公梁、溢水东建等大小规模茶场近100多个。1991年开始,县委提出 “西茶南移”战略,以大泉山为中心南部茶叶区域开始形成;2000以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每年整合土地整理项目、农发项目、小农水项目资金上千万元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对基地建设所需种苗无偿供给,我县茶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大县”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我县茶业产业的基础设施逐渐配套,管理投入年年提高,标准化创建工作全面推进。从2009年开始,中央现代农业项目、茶叶板块基地建设项目、小农水项目、秦巴片区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增添了活力。九里岗、秦古、上庸等多处茶园沟路、沟渠、太阳能杀虫灯等基础设施相继配套使用。
  与此同时,我县在茶园管理上的投入逐年提高。2009年竹政发2009[18]号文件出台,从2009年开始,县政府每年投入茶园管理“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乡镇按1:1的比例进行配套,提高“以奖代补”政策扶持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乡镇和农户管理茶园的积极性,茶园管理工作明显增强,全县春季茶园浅耕、修剪、施肥,秋冬茶园深翻、施肥及清园消毒工作占茶园面积的90%以上。2009年,农业部第一批国家级茶叶标准园创建项目在大观山启动,全县标准园创建工作取得重大的进展,茶园面貌和产业效益得到全面提升。在完成大观山国家级标准茶园建设的基础上,我县相继开展了九里岗低产茶园改造、竹坪、秦古、麻家渡无性系茶园建设、大泉山堵河源水源区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展示园建设等。
  独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赋予了竹山茶叶良好的品质;竹山儿女感恩于这上天的馈赠,以一片赤诚之心,一心一意做好茶,方培育出一片片竹山好茶。
  品牌:龙头带动、政企协作,为竹山好茶插上腾飞翅膀
  “圣水毛尖”“娲山毛峰”、“圣湖翠峰”、“堵河源绿峰”、“肖家垭茶”、“刘家山茶”、“得胜银峰”、“霍河莲花”……近几年来,这些优质好茶伴随着绿绿幽香,成为鄂西北人民耳熟能详的茶叶品牌,尤其是“圣水毛尖”,曾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多次荣获“中茶杯”一等奖,“鄂茶杯”金奖,“圣水绿茶”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多年来,我县茶叶品牌建设和多元化销售模式成功助推竹山茶叶走出土本,打入了国内各大茶叶消费市场。
  我县茶叶品牌建设工作历史悠久,以“圣水毛尖”为代表的一批名优茶产品,多次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和湖北省名牌产品,湖北省十大名茶,湖北省十五佳有机名茶等称号,“圣水”商标两次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全县规模化茶叶加工企业已通过国家食品安全认证、有机茶认证和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机茶认证企业5家,基地认证面积近5000亩,无害认证企业达到10多家,认证面积5万余亩。我县绿茶以其高香持久、味醇悠长的独特品质,受到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的专家认可,于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圣水绿茶”被国家农业部认定地理标志产品。
  近几年来,随着茶叶产业的转型发展,我县在稳定绿茶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了红茶、黑茶、乌龙茶、花茶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十星红”等品牌在省内外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十星红茶成为中央电视台推广品牌,产品已远销武汉、重庆、成都、杭州、福建等大中城市。
  近几年,县委政府对新建茶叶加工车间给予“以奖代补”政策扶持,加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短短几年我县茶叶加工企业由原来的几十家新增到120家,机械设备达到千余台套,固定资产达到1亿万元。其中圣水公司跨入省级农业化产业龙头企业,肖家垭茶场、圣湖茶业等三家成为市级农业化产业龙头企业。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又通过招商,使星梦茶业、展华农业、友花窨茶花艺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茶叶企业相继落户我县,加快推进了全县茶叶企业的发展和整个产业发展。
  伴随着农村劳力外出数量的不断增加,茶园分散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为更好地茶园管理效益,我县以龙头企业和各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中心,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和政府扶持政策,推动茶园流转经营。截止目前,以圣水公司、星梦公司、展华农业等一批茶叶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流转茶园经营面积10000余亩,通过规模化经营、业主转包租赁,集中解决了茶园基础设施和科技投入问题,作业道及灌溉设施基本配套,修剪施肥全部到位,茶园生物防治和绿化树栽植配套齐全,茶园面貌彻底改观,进一步为竹山茶叶产业的品牌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品质基础。
  虽然竹山茶叶在高香品质、产业基础、产业规模、文化积淀上,已经具备了向更好迈进的基础,但是在这些喜人数据的背后,更应该看到竹山茶企发展与发达地区在品牌知名度、茶叶销量、产业链完整度、文化挖掘的传播等方面的巨大差距。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坚信,凭借一代代竹山茶人的不懈努力,竹山茶叶产业将在创新中蝶变,蝶变中腾飞!

 

竹山县茶叶产业档案袋


  全县种植茶叶的乡镇:15个乡镇(柳林、潘口除外),120个村,从业茶农达3.5万户、15万余人,1000亩以上的茶叶专业村42个。
  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得胜镇28603亩。万亩以上的乡镇分别是得胜28603亩、宝丰19849亩、秦古16851亩、竹坪12986亩、麻家渡10450亩。
  全县面积最大的村:得胜镇圣水村茶园面积6661亩,其次是得胜镇茶场村茶园面积6000亩。
  全县最大的茶叶企业: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总额6000万元,拥有圣水、得胜、秦古、大观山、竹坪、大泉山、宝丰等标准化生产车间9个、有机茶保鲜库3个、各类加工及检验设备1000余台(套)。自有茶园面积3000亩,辐射带动茶园面积50000亩,茶叶产量200吨,产值5000万元。
  茶叶基地总面积: 185339亩(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0.6万亩,主要在竹坪)。
  全县茶叶总产量:茶叶产量5256吨。
  全县茶叶总产值:产值6.82个亿元。
  高、中、低产茶园的效益:最高达到10000元/亩以上(双堰村无性系茶园),中等茶园的收入在5000元/亩以上(占全县茶园面积的40%),低茶园的收入在1500元/亩左右(占全县茶园面积的60%)。
  茶农在茶叶产业上获得的收入:2500元左右。
  全县茶叶加工企业总数:120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有星梦茶业、肖家垭茶场、女娲山茶场、展华农业、溢香茶业、堵河源茶叶专业合作社、友花茶业、润兰庄园、九华茶叶专业合作社等10多家。
  全县主要茶叶产品:绿茶、红茶、乌龙茶、砖茶、花茶,其中以绿茶生产为主。
  有影响的茶叶品牌:圣水毛尖、十星红茶、圣湖翠峰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