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数字报|今日竹山-电子版

2015年06月0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修生态塑形 内修人文铸魂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4日  查看次数:次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余建平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干线、大舞台和着力点,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竹山“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现实途径。2015年,县环保局将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县、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努力构建生态、宜居、美丽竹山,为建设“十星高地·秦巴强县”提供坚强的环境支撑。
深入开展“三项活动”
深入开展“学习年”活动。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系列文件、政策、规定和反腐警示教材等为重点,全面加强环保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培养,努力增强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自觉性;以环保主要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条例为重点,全面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全体环保干部熟练运用法律的水平和依法开展环境管理的水平;以业务技能为重点,全面开展环保干部选送培训,努力提高全体环保干部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工作水平;以道德讲堂为阵地,以精准扶贫为载体,全面加强环保干部情系基层、敬业奉献、服务群众的意识教育。
深入开展“执法年”活动。以新修订的《环保法》、“两高”司法解释和《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为执法新“武器”,坚持严格执法、铁腕执法,不断加大对污染者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两法衔接”工作力度,坚决按照“三个零容忍”(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对涉及环境保护的地方“土政策”零容忍、对环境监管不作为和乱作为零容忍)和“四个不放过”(对环境违法行为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要求,对环境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整改一起,确保不留执法死角,不留执法盲区。大力推进重点监管企业信息、行政审批信息和环境执法信息公开,保证执法监管透明公开、公平、公正。
深入开展“落实年”活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全面梳理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切实抓好落实和整改。围绕总量减排、生态创建、环境整治、环保重点项目建设、环境执法监管、省级环保模范城创建和全县中心任务逐一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专班、细化任务、分解责任、稳步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务实创新、竞进提质。
认真落实“六大任务”
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深入推进工业污染减排。配合发改、经信部门鼓励引导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置、产能和产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稳步推进生活污染减排。督办完善城乡生活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环保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城乡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处理率。重点督办指导城关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和溢水、麻家渡、宝丰、擂鼓、秦古、得胜、上庸、官渡等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正常稳定达标运行,并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现远程平台在线监控监管。督办指导城关、宝丰、秦古、上庸、官渡等5个垃圾填埋场的建成投运;扎实推进农业污染减排。全面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监管,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督促落实治污减排措施,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环境保护和减排工作考核,认真实施“一票否决”办法,切实落实环保责任追究。
深入开展省级环保模范城创建。全面完成创模规划的编制评审及审批工作。对照创建指标体系和规划要求,细化分解年度创模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创模重点项目建设,规范完善创模档案建设,确保今年完成全部创建指标任务的80%以上。
认真抓好生态系列创建。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规划编制评审及审批工作,全面启动生态县创建。争取县委、县政府工作支持,统筹安排创建资金,科学规划创建范围、对象和项目内容,按照市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标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加强督办、扎实推进,努力完成5个乡镇和60个生态村的创建任务,确保2个以上乡镇和40个以上村顺利通过市级创建验收。加快绿色先行示范区建设步伐,广泛组织开展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创建活动。
大力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深入贯彻新修订的《环保法》和《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认真开展“一个清理四个行动”。即开展建设项目“未批先建、边批边建、久试不验、无证排污”等环境违法现象的清理整顿,全面理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秩序;开展第五轮“清水行动”。全面实施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建立科学的环境风险预警防范机制,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认真整改落实市环委会对我县预警通报的系列环境问题。全面加强县域医药化工生产、矿山开采、石材加工、畜牧养殖等重点企业和行业领域的环境执法监管。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工业点源治理,积极督办入河排污口整治及环境卫生整治;开展“蓝天行动”。联合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全面加强以工业园区为主的工业企业生产烟尘、建筑施工和道路运输扬尘、农作物秸秆焚烧和城区餐馆油烟、汽车尾气等的专项综合治理;开展“宁静行动”。配合县“五创办”和公安、执法、工商、文化、卫计等部门联动执法,加强对城区夜间施工、商业制造生产、高音喇叭广告、夜市和公共场所娱乐、燃放烟花爆竹的监管;开展六月护考行动,为中、高考考生营造宁静舒适的应考环境;开展“宣传行动”。利用“6·5”世环日、安全生产日、科技活动周、宪法日等节点时段广泛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五进”活动。围绕环境保护、生态创建、创模工作着力打造环保宣传一条街,选择国道、省道沿线路段着力打造环保文化宣传长廊。充分利用环保宣传画册、新闻媒体信息、干部学习培训等渠道广泛深入开展环保宣传,全力营造浓厚的环境保护氛围,广泛凝聚环保工作合力。
切实抓好环境监测工作。围绕保水质、护蓝天,认真开展监督性监测、专项监测,为全县环境保护、环境执法监管提供强有力的监测分析依据。对潘口水库科学布设监测点位,实施库区水质定期监测,常年掌握库区水质变化情况。抓好堵河省控、市控断面水质监测,新增堵河主要支流水质监测点和霍河水库水质监测点。切实加强对全县饮用水源地和地表水的监测,确保饮用水源安全。认真配合环境监察执法,做好各类主要污染物的现场采样监测,监测数据要真实、准确、科学,为依法打击各类环境执法行为提供科学依据。认真落实空气质量日报、环境质量周报、年度环境质量公报制度,透明公开环境质量,接受公众对全县环境质量的实时监督。
科学编制完成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认真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认真编制“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为更好地加强我县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
强化“九项措施”
抓学习,提能力。强化学习意识,坚持以周四学习日、中心学习组、道德讲堂、数字化自主选学以及各级各类干部培训为平台和载体,全面开展干部大学习、大培训、大比武、大竞赛,确保全体环保干部文化知识、政策理论、业务技能、纪律意识、工作能力全面提升。
抓制度,守规矩。进一步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财务制度、公务接待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制度、行政审批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等,坚决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确保干部守纪律、讲规矩。
抓作风,重管理。强化领导带头作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扭转干部作风,凝聚干事创业合力。大力倡导到实地、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五实”作风。坚决杜绝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滋生蔓延。大力整治纠正慵、懒、散、软、推、拖等不良“机关病”,坚决做到有令则行、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务实高效。
抓监管,强执法。主动作为、全面排查、重拳出击、强力执法、不留死角。对涉水、涉气、涉噪、涉重、涉危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实行无缝隙全覆盖环境执法监管,全面摸排各类环境风险隐患,全面开展各类环境问题清理清查。坚持班子成员挂帅,全体干部参与,划片分块联系和服务乡镇及企业,增强监管实效。
抓查处,树威信。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综合运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和停产整顿、行政拘留、刑责追究、强制执行、约谈、媒体曝光、挂牌督办、“一票否决”、行政追责、列入环保黑名单等管理手段,坚决打击处理一批严重环境违法企业。尤其对环境违法事实长期存在、污染严重、治理措施无法到位或拒不改正、干群反应强烈的违法违规企业要痛下决心,坚决予以关闭。对涉嫌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的,要坚决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处理。高度重视环境信访投诉的调查处理工作,确保12369环境投诉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确保各类信访投诉件件有处理、事事有回音。
抓督办,促落实。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绩效目标考核管理办法,规范工作办理完成程序。坚持一事一督办、一人一督办、一天一督办,严格执行工作签批签收交办制、过程跟踪督办制、工作痕迹管理制、办结登记销号制、绩效考核挂钩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工作任务到人、完成时限到天,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
抓创建,树形象。积极开展各类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法制型、节约型、文明型、效能型、廉洁型“八型”机关创建,扎实开展“五好干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十星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绿色机关系列争创评选活动,努力塑造环保新形象。
抓宣传,增活力。紧扣环境保护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积极抓好对上信息宣传报送和典型推介。认真抓好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环保知识的广泛宣传,全力营造大环保工作氛围,着力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增强环保工作活力。
抓党建,促廉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认真履行好“两个责任”。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抓好支部活动开展,增强队伍活力和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促进环保事业发展。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和交心谈心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培养坚定的党性原则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明岗位、定责任、知风险、强自律、保廉洁,正风肃纪抓警示、抓查处,确保工作落实、干部清廉。




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解读史上最严《环保法》
今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简称新《环保法》)正式实施。
  在雾霾频发、环境问题突出的严峻形势下,新《环保法》被赋予了更多期望,修改后的新法明确了新世纪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加强政府责任和责任监督,衔接和规范相关法律制度,以推进环保法及其相关法律的实施。修订后的环保法法律条文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责任严 未完成环境质量目标实施“区域环评限批”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新《环保法》第44条
  【解读】省环保厅总量控制处处长张志祥:新《环保法》不仅明确强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也进一步扩大了对环境质量责任追究的处罚手段。这条为实施总量控制和区域限批提供了法律依据,地方政府如果完不成省里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或者总量减排目标,就将面临区域限批,这将会起到极大的警示作用。“区域限批”能促使地方政府承担起防污治污的责任,用它能够遏制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可能对环境违法企业的庇护。
  执行严 授予执法部门查封扣押权引入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新《环保法》第25条
  【解读】省环保厅法规处副处长李德明:《实施环境保护查封、扣押暂行办法》共4章23条,对查封扣押的具体对象、适用条件、实施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意味着环保部门执法人员首次被赋予行政强制的权力,有权给企业“贴封条”,可以移交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而引入公安机关对环境违法进行行政拘留,是环保执法的重大突破,对违法公民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措施,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
  追责严 8种行为地方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责任人受罚或引咎辞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新《环保法》第68条
  【解读】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李兆华:新《环保法》列出了8种追责行为,同时对尚未囊括进来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也将予以严厉追责。
  处罚严 持续违法“按日计罚”无上限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新《环保法》第59条
  【解读】十堰市环保局局长冯安龙:新《环保法》规定了按日连续处罚这项全新的制度,并制定了《环境保护按日连续处罚暂行办法》,主要规定了按日计罚的适用条件、实施程序、计罚期限、处罚金额和处罚次数,力求全面破解环境违法成本过低的难题。
守信严 建立环境信用制度公布违法“黑名单”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新《环保法》第54条
  【解读】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斌:新《环保法》对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通过限制其融资、贷款和上市,将使企业违法带来的环境风险转化为商业风险,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将会影响企业经营等方面。这样将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守法守信的企业将受到激励,违法失信的企业将受到限制,由此提高企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对环保责任的落实,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把关的多元化约束机制。




县环保局长余建平深入鑫源皂素公司检查排污情况。


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在进行水样质量分析检测。


县城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如火如荼。


环保志愿者在行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竹山县新闻办公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