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抢黄脱粒麦子是一年一度生产劳动最惊心动魄的时刻,壮观的劳动场面令人难以忘怀。
五月,地里的麦子已经熟透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恍了人眼。
俗话说“割麦插禾,绣姑娘都要出阁”,意思是说农忙无闲人,不管男女老少,但凡有些力气的,全都得到地里去帮工。一时间,山坡上、平田里、旱地里,全是人影,男的割麦,女的绑麦个儿,小孩也忙着往自己家里扛麦个儿,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尽管艳阳高照,酷热难耐,但人们的热情不减,不时从东边的坡上或西头的地里传来清脆的山歌声,令人精神振奋:
五月里来好风光,
家家户户抢黄忙。
有钱难买五月旱,
六月连阴吃饱饭。
抢黄要趁大晴天,
艳阳高照人心欢。
各家各户莫怠慢,
抢收抢种人心安。
……
不几天的功夫,漫山遍野的麦子消失了,家家户户的堂屋里、屋檐下、庭院里、窝棚里,到处都堆起了高高的麦垛。
到了要脱粒时候,左邻右舍打好招呼,联系好脱粒师傅,定好时间,男劳力自发组织起来,到脱粒师傅家抬来柴油机和脱粒机,女劳力则组织成扬秆队和后勤服务队,按一定的顺序挨家挨户进行脱粒。
有经验的村民首先帮脱粒师傅调节柴油机和脱粒机的距离和位置,进行安装固定。接着在脱粒机进料口左侧支起案板,作为摆放小麦麦靶子之用。然后进行现场人员分工和搭配,作必要的安全知识强调。脱粒师傅仔细检查机器,给柴油机加油添水,对运转轴承和易磨损部件滴润滑油,对机器做最后的调试,这样准备工作就算全部就绪了。
等烟民抽完最后一口香烟,等解渴的人喝完最后一口茶,脱粒师傅便发响柴油机,套上传动皮带,柴油机轰隆隆地鸣叫,脱粒机呼噜噜地运转,紧张激烈的脱粒战就打响了。
传递麦靶子的几个小伙子使出浑身解数,就像几只敏捷的猴子,快速地从麦垛上向案板头上递送麦靶子,快如流星,密如雨点,眨眼间案板头上就堆成了麦靶山。割麦靶子的壮实小伙儿挥舞着镰刀,快刀斩乱麻般地割断捆麦靶的秸秆,一靶接着一靶被割散,急速推向案板中间。均匀麦靶子的中年人两手并用,一推、一抓、一抖、一撒,把割散的麦靶子均匀成厚薄很均匀的麦子。向脱粒机喂麦子的大叔可真是个把式,他头戴草帽,嘴戴口罩,八字站立,上身前鞠,摆开架势,显得老练沉着。只见大叔快速地将麦子推进脱粒机的进料口,表现得不慌不忙,均匀而有节奏。脱粒机疯狂地怒吼着,狼吞虎咽地吞食着麦子,来者不拒。脱粒漏斗口金黄的麦粒带麦糠像流水一般,哗哗地往下淌。接运麦粒的大伯伯接满一筐抬走一筐,丝毫不敢懈怠。女主人在干事利落的邻居妇女协助下,急忙抬出木制风扇车,摇动风扇转轴,分离麦糠,把颗粒饱满的麦粒筛向晒场。脱粒机出料口脱粒过的小麦秸秆如同奔腾的瀑布,呼啦啦地往地上倾泻,瞬间堆积如山。扬秸秆的妇女、老头、老太太们,一字儿左右排开,挥舞着扬叉,翻腾着小麦秸秆,扬向空中,空中犹如飘着朵朵白云。扬尽麦粒的秸秆堆向打场的一边,很快堆成一座麦秆山。激烈的打麦场宛如没有硝烟的战场,全场的人们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要跟得上劳动的节拍。打麦场上到处是运动的身影,到处是忙碌的旋律,加上人们相互的催促吆喝声、机器的轰鸣声,一幅壮观的劳动场面让旁人也变得激动不已。
热火朝天的打麦场招引来了远远近近农户家的孩子们,他们全都赶来凑热闹。打麦场自然不是他们的用武之地,偌大的麦秆山才是他们的乐园:有的爬上麦秆山,比试着从上往下翻跟头;有的钻进麦秆山里,玩起捉迷藏;有的兵分两路,玩起了捉特务;有的分拨儿,玩起了冲锋打仗。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嬉笑声,演奏出一曲别有情趣的丰收进行曲。
随着最后一缕麦子喂进脱粒机的进料口,紧张激烈的脱粒战斗接近尾声,汗流浃背的人们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脱粒师傅关掉柴油机的油门,卸掉传动皮带,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停止了,人们迅速进行清场工作,打麦场上荡漾着人们欢乐的谈笑声。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人们的笑脸上,消减了人们筋疲力尽的倦意。“三农”政策温暖在人们的心窝里,增添了人们勤劳致富的信心。春争一日夏争一时,管青没有抢黄急。人们抽烟喝水稍作短暂休整, 抬起机器,起营拔寨,急忙赶赴下一家,投入到新的打麦脱粒劳动中。
(作者单位:竹坪乡金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