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实施“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成效显著。2005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5亿元,其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42%,非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8%。全方位发展的农业经济结构已经形成。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实施三补一免政策,农业生产进入“零税赋时代”。
工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工业企业由17家增加到25家。水电产业发展迅速,装机5万千瓦的松树岭电站竣工发电,全县水电站总装机突破10万千瓦,潘口水电站前期工作取得突破;绿松石、银金矿产资源的珠宝饰品加工业初具规模。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十五”期间,改造路网工程238公里,鲍竹路、竹向路基本达到山区二级路标准,大十字主通道骨架初步形成。改造县城16条道路,城区道路骨架网基本形成。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分别覆盖251个村和228个村。
改革开放纵向推进。全县115家国有集体企业全部改制到位,累计盘活存量资产2.8亿元,置换职工身份4901人,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的格局形成。完成乡镇区划调整、县直机构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引进县外境内资金10.2亿元,引进项目300个;5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出口创汇502万美元。
社会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十五”期末,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7.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5678元、1875元;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基本实现覆盖;就业和再就业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城镇人口10.68万人,城镇化水平34.3%。
教育事业得到重视。利用第二期贫九工程和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全县中小学启动建设项目38个,建设面积达到48960平方米。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初中,小学毕业率分别达到97.9%和99.2%。
环境污染减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通过实施各类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73.6%,受保护湿地面积达到50289公顷。农业上实施生态农业项目,化肥农药使用强度大幅下降,农用薄膜回收率由20%上升到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