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08月01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民后扶惠民生

新闻作者:□文图:陈亚伟 贺茂堂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1日  查看次数:次  
  我县是水电工程大县,也是水库移民大县。境内有大中型水库7座,涉及12个乡(镇)97个村323个小组,移民50194人,其中原迁直补移民36020人,新增移民14174人。
  自2006年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我县不仅加大了黄龙滩老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处理力度,而且也给地方新建大中型水库移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现了“政策兑现、移民满意、社会稳定”的工作目标。
  库区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县移民局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点,以构建库区干线公路网络、提升村组公路通达深度、建设库区交通桥梁为突破口,争取相关部门资金向库区和安置区倾斜,不断加大库区新修公路和硬化水泥路建设力度,先后投入后扶资金9300余万元用于库区交通建设,共新修道路385.7公里,硬化通村(组)水泥路410余公里,硬化入院道路90.9公里,新建桥梁11座,库区和安置区的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安全饮水困难得以缓解。为了使移民群众能够吃上清洁、卫生、安全的自来水,争取发改、水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借助国家扶持政策,累计向库区和安置区投入资金1352余万元,铺设引水管道841.3公里,建水塔317座,受益移民和非移民群众10520户43376人,极大地缓解了移民的饮水困难。
  移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按照突破性发展林特产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开发等措施为移民增加当家田地,选择适合库区发展的冬枣、桃梅、茶叶、烟叶、核桃、蔬菜等种植业进行移民产业扶持,投入资金1210余万元发展移民增收产业。投入危房改造资金250余万元,扶持133户困难移民户进行住房改造,投入530余万元扶持移民进行“三改一建”及庭院绿化项目,有7个移民村建设美丽家园,2个村申报为移民小康示范村。
  移民自主创业前景广阔。目前已有移民种植专业户40余户,养殖专业户60余户,个体工商户350余户。先后拿出20万元表彰移民“转型发展、安稳致富”创业标兵200名,激励广大移民群众转观念、转技能、转产业、转方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各显神通,各奔前程。
  移民发展,任重道远。为更好的管理和服务好5万多移民,县移民局将紧扣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重点,以落实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为主线,以移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和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打造服务品牌,抓好三个结合,落实四个确保,实现五大转变。
  抓好三个结合。注重把移民后期扶持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把移民技能培训与生产发展结合起来、把移民后扶项目与其它部门项目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有序推进。
  落实四个确保。在实际工作中,移民干部要弘扬移民精神,尽职尽责服务发展,践行“三严三实”,确保政策面前人人平等,确保原迁移民核定准确,确保直补资金发放及时,确保后扶项目发挥实效。
  实现五大转变。在资金投入上,从单打独斗向组合抱团转变,注重整合资源,建立多部门联动的资金投入机制,确保资金、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在项目实施上,从一枝独秀向多点开花转变,将建设项目从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步拓展到移民产业发展、生态家园建设、精神文化设施、绿色库区建设等领域。在项目管理上,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树立“建设一个项目,长久温暖民心”的思想,对竣工验收的移民后扶项目跟踪管护到底。在管理内容上,从重室外建设向内外兼修转变,规范收集整理项目档案,一个项目,一本资料,体现档案的原始性、全面性。在工作方式方法上,由一成不变、陈旧落后向改革创新、敢破敢立的转变,用发展的眼光、方法、手段统筹解决库区和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治理移民后续发展问题,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在新常态下作出新业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