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落实好省委扶贫攻坚誓师大会精神,打好“十二五”扶贫收官战,谋划好“十三五”扶贫工作,8月1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深入我县就精准扶贫开展专题调研。王国生强调,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不仅是对各级干部发展能力的考验,更是一次作风检验。贫困人口面临的困难都很具体很现实,每户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就更需要把“精准”二字落在实处,找准贫困对象和致贫原因,拿出管用的脱贫措施和办法,多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生活有实实在在变化,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
初秋时节,稻浪翻滚,上庸大地,丰收在望。王国生一行先后深入到麻家渡镇总兵安村、罗家坡村,潘口电站,嘉麟杰服饰等地,走进企业车间、项目工地和田间地头,察看产业脱贫的实效,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家庭收入、生产生活、子女上学等方面情况,听取县、乡、村干部对脱贫奔小康的意见建议,研究探讨实施精准扶贫的方法措施。
麻家渡镇总兵安村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态村和湖北省宜居村庄。近年来,该村把打造“宜居村庄”示范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的主要抓手,按照“绿、净、齐、富、厚、和”六字标准,整村推进以总兵安村为核心的谭家河片区“宜居村庄”示范项目。在该村,王国生一行了解了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推进和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实地察看精准扶贫台账,与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交谈,了解各村不同的扶贫办法和发展思路。村民致贫原因有哪些、脱贫措施如何跟进?危房改造进展如何?村民看病贵不贵、方不方便?王国生一一仔细询问。他说,驻村帮扶的措施要实,要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规划和项目清单,实现资金、项目、技术精准对接。
在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发祥地——麻家渡镇罗家坡村,王国生一行深入到十星级展览馆,详细了解了十星文明建设发展情况。并饶有兴致地来到该村道德讲堂,实地观摩了村级道德讲堂示范课。他指出,“十星”文明创建是来自罗家坡村的伟大创造,随着农村发展变化,要不断赋予“十星”文明创建新内涵。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将“十星”文明创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等相结合,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政治与文化协调演进,生态与社会和谐共荣,德治与法治高度融合,通过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不断释放出更多的福利与成果。
调研中,王国生对我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精准扶贫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说,没有边远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开展精准扶贫,首先要摸实情,做到精准识别。巩固和完善前期建档立卡成果,落实“四看”标准,弄清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按照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科学制定扶贫攻坚规划,逐村逐户分项制定解困计划和具体措施。其次是要出实招,做到精准帮扶。要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社会救助保障政策托底等措施落实到户到人,把增收的账落实到具体项目,让贫困户不仅有盼头、有干头,而且能够不断尝到甜头。三是要重实效,做到精准考评。对扶贫工作成效的考核评估,要坚持群众满意标准,把群众吃饭、穿衣、住房、看病、就业等方面的变化,作为是否脱贫的重要标准,考评到户,而不是简单以一个地方面上的发展变化情况代替每家每户的脱贫。要准确把握当前宏观经济走势,抢抓政策机遇,突出抓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省政府秘书长王祥喜,省扶贫办主任杨朝中,市委书记周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维国,副市长张歌莺等参加调研。县委书记佘立柱,县长龚举海,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玲陪同调研。(向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