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因为紧张、兴奋、恐惧等情绪说不出话,而在我们身边,确实有许多因局限性脑或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的语言障碍者。两年前,家住茅箭区的邱先生(化名)突然说不出话来了,只能支支吾吾发出几个音,本以为过几天就会好,谁知道一不说话就是两年之久。
两年前突然不能说话,右侧肢体行动不便
邱先生今年47岁,此前身体一直硬朗,还能帮儿子、儿媳做做家务。2013年6月13日的早上,邱先生突然觉得全身乏力,想说话一直也说不出。家人见状赶忙为他抚胸、喂水、按摩,症状一直也没有缓解,一家人立即把他送到了太和医院神经外科。
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后,诊断为“急性脑出血”,对邱先生在全麻下行“左侧大脑去骨瓣减压术”后,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在医护工作者的细心照料下,第3天,邱先生的运动功能就得到了明显地改善,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
由于邱先生的病情较严重,因此自身还遗留有言语不利的症状,右侧肢体偶尔也会乏力,有时候还会发生癫痫,家人都十分担心。今年6月4日,邱先生希望能够得到进一步地功能康复,在老伴的陪伴下,他们一同来到了太和医院神经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
“听、说、读、写”四方面,科学康复训练
邱先生告诉神经康复中心主任李海峰,自发病以来,自己的精神状态不错,饮食睡眠也基本正常,就是说话还有些不利索,自己也十分苦恼。再加上右侧肢体乏力,一不小心就会摔跤。
李海峰马上组织神经康复中心治疗团队对邱先生进行正规、全面康复评定,并制订了一套以言语功能康复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除了对舌头及发音器官进行基础康复训练、功能性电刺激外,还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了更完备的专业训练,同时配合PT(运动疗法)、OT(作业疗法)、ST(言语疗法)等综合治疗,帮助他尽快康复。
经过3个月的系统治疗,邱先生的表达已经十分流利了;出院时,语言功能已得到恢复,记忆力也有所改善。“此前我一直被这疾病困扰,有时候想给家人聊聊天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如今可以开口说话了,我感觉自己又重获了新生。”邱先生喜极而泣。
科学个性化训练方案,助力神经康复治疗
据了解,太和医院神经康复中心自成立以来,每个月都会为60—70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不少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功能已经得到明显提高。“现在越来越多人患上了言语—认知-吞咽障碍,这不仅会带来交流能力的缺失,一旦自身的想法得不到有效地表达,时间一久容易让人累积情绪,或变得自闭。”李海峰解释。
“针对每一位患者,我们都会进行专业的检测与功能评定,然后根据评定结果制订详细的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这几年,我们科室逐渐开展了摄食-吞咽障碍的评定与治疗、气切术后佩戴说话瓣膜,这些均为省内首家开展,其中球囊扩张术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这些先进的技术不仅为患者功能恢复提供了保障,也真正将广大神经疾病患者护佑于无形中。”李海峰说。
(见习记者 戴 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