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陈所长,我们是县水务局扶贫工作队的,要去花栎村开展工作,买6张‘岗位在村’服务联系卡。”这是8月25日县水务局干部王宇正在购买“岗位在村”服务卡时的场景。7月份以来,溢水镇在推进以精准扶贫为中心的生态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建设、民风建设、作风建设“五大工程”中,围绕“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连心”主题,在全县率先推行“岗位在村”服务卡制度,带来了多重效应。
以卡考勤,促进了作风转变。为督促干部驻村,该镇明确规定驻村干部每月下村次数不少于20天,联系村帮扶干部每周下村不少于1天,镇直单位每年为村上办实事不少于2件。同时将“岗位在村”服务卡作为干部下村工作考勤依据,由镇纪委督查落实。服务卡严格的申领、使用、回收、核销流程,就像干部下村工作的行程记录仪,将“软制度”变成了“硬笼子”,使干部作风得到明显改善。
付卡就餐,促进干群心连心。该镇将“岗位在村”服务卡作为干部下村就餐的重要依据,规定干部下村全天用餐标准为50元,分制红卡和粉卡,红卡管中、晚餐标准为20元,粉卡管早餐标准为10元。明确要求全镇11个交通不便的偏远村驻村干部在村工作期间,要按照就餐标准,就近到农户家中就餐,并当场据实支付“岗位在村”服务卡。农户可凭卡在村委会、镇财政所结算费用,也可用于抵缴“两金”征收。
凭卡核销,促进廉政建设。“岗位在村”工作机制推行以来,县、镇工作队入村帮扶情况增多,间接使村一级接待压力增大。为减轻基层负担,强化村级账务管理,该镇在各村落实“零招待”,要求各镇干部、帮扶工作队就餐一律买卡核销。同时加强“服务卡”使用监督检查,对虚报冒领、套取下乡就餐费用的查实一起问责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苗东升 廖祖平 邓显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