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09月0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喜看客车到家门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1日  查看次数:次  
  “统一着装”的农村客车,搭载着大包小包的乡亲们,在县城、乡镇和村庄之间往来穿梭,成为了一道蜿蜒在美丽乡村的流动风景线。
  8月26日,记者来到潘口、溢水、宝丰、麻家渡和擂鼓等乡镇,实地采访三万活动“村村通客车”进展情况。所到之处,看到农民笑了,司机乐了,广大干部有了担当,美丽乡村热闹起来了。
出家门 上车门 进城门
  当天,擂鼓镇村民向鑫提着两大袋食品,坐上了擂鼓镇至县城的村村通客车。据悉,该镇村村通客车已经营运8个多月,凭借IC卡乘车,去县城还不到4元钱。
  “过去,上趟县城很不容易,拥挤不说,价钱也很贵,现在县里实施村村通工程,公交车几分钟就有一辆,既不贵,也不挤,城乡公交真是既方便又快捷。”记者见到麻家渡镇店子街村村民贺兵时,他在路边的公交站候车,准备去县城办事。他高兴地说,路通车通给许多人带来了致富新希望,一些鲜活的农产品拉出去卖十分方便,还能卖个好价钱。“以前在外务工的儿女回家都是自己带菜,如今开通客车了,我到镇上买菜来回不要半小时。”溢水镇下腰店村村民李翠说,家门口就是公路,屋旁边就是候车亭。
  采访途中,记者看到,美丽乡村不仅修通了水泥路、开通了客车,而且还建设了漂亮的候车亭,每隔一段都有宽阔的错车台,沿途是整齐漂亮的行道树。
路宽了 村美了 人乐了
  “过去我们都不愿意到乡村,因为人少路况差。今年,乡村公路拓宽改造,修建了错车台,危险路段还增设了防护栏、水泥墩和警示标志。”在擂鼓镇擂鼓村接客的司机朱军说:“现在客车进村畅通无阻,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在擂鼓镇擂鼓村,客车通到村里以后,出行的人比过去增加了至少20%,搭快递、农产品等小件货物的也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我们也越来越有干劲!”跑运输的师傅们高兴地说。
  坐在县城至擂鼓镇的通村公交车上,退休教师任可指着道路两边的行道树说:“我每隔个把月要坐一趟通往擂鼓的公交车,看看满眼翠绿的行道树、平静清澈的堵河水和沿途的美丽村庄,心情格外舒坦”。
  今年,借“村村通客车”的东风,我县共争取道路改造资金4000多万元,完成路基、路面加宽750公里,修建错车台2529个,完善安保设施路段750.6公里,改造危桥3座,新建候车亭265个,新建招呼站40个。
进村头 到路头 暖心头
  连日来,我县的老百姓们都在讨论着一件“新鲜事”,不论是在田里锄地,或是在院坝里晒太阳,就连在深山的烟农居然也能“遇”上领导干部,“不仅如此,有些问题还能给当场解决,办事效率高了很多啊!”
  自我县启动的第五轮“三万”活动开展以来, 县直部门共派出66个工作组、400多名工作队员进村头、到路头,走访调查,宣传政策,筹措资金,兴办实事,为老百姓谋划致富门路。
  擂鼓镇至竹溪县河镇原有一条毛路,但路面较窄,没有硬化。“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修通公路,开通客车,便于两地群众交流,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擂鼓镇镇长杨中兴感慨地说,为了“村村通客车”,他在走村入户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中,对百姓的所思所盼有了更真切的体会,更加明确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一辆辆穿行在城乡间的客运汽车,成为竹山大地的一道新风景。目前,全县拥有40台天然气城乡公交车,拥有村村通客运车辆200多台。“农村客运发展,一头牵动着农民、农村,一头牵动着政府责任。”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沈军认为,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实施,促进了农村客运的规范运行,让广大人民群众坐上了放心车、便利车。

路通车畅背后的故事
  涧池村:村民齐心打通断头路
  “自从这条水泥路修起后,如今出门再也不沾泥巴了!”连日来,秦古镇涧池村二组的一些村民,行走在刚刚完工的水泥路上,无不兴高采烈地说。
  涧池村二组是秦古镇较偏远的村民小组,由于缺少资金,之前有一公里的通村路是泥巴路,村民出行极不方便。在今年“三万”活动中,村支书张勇先后召开几次村民代表会,通过发动该村经济能人捐款和向上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共筹集公路建设资金9万余元,村民自发无偿出地,主动处理路肩、加宽路基,形成一番“有地出地、有力出力”的热闹景象。终于将昔日泥巴路变成了连接到各家各户门口的3.5米宽的水泥路。
  村民操崇艳:甘当义务“护路人”
  在宝丰镇车家沟村新修的入院水泥路上,每天早晨或者傍晚,都可以看到村民操崇艳挥舞着扫帚清扫村里道路的身影,在他的带动下,现在有几个村民也开始每天在路上做清洁,把道路扫得干干净净。乡亲们都夸他是个“实在人”、“好心人”。操崇艳说:“以前人穷志也短,我从来不关心集体事业,现在党的政策好,入院水泥路修好了,村庄漂亮了,不出村也能挣钱了,好环境应该由大家共同爱护。”
  个体户捐资30万元助家乡公路建设
  在溢水镇下腰店村4组有一段“断头路”一直没修通。平时,乡亲们上街买东西,要绕两公里的田间小道。“修路,最大的难处就是缺钱。”下腰店村书记许静说,盼了多年、动员了好几次,这段路始终没有修起来。
  今年四十多岁的谭孝雄是溢水镇下腰店村村民,凭着吃苦耐劳和聪明诚信,在十堰粮油市场逐渐站稳了脚跟,成为该村有名气的老板。今年夏天, 谭孝雄回村探亲看到村里正在修路,主动与镇村干部联系,捐赠现金30万元。很快,“断头路”就修通了,这条长500米、宽3.5米的水泥路,惠及周边1000多村民。
  省卫生计生委、省军区千里送资金
  为助推我县第五轮“三万”活动,4月27日,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杨有旺一行深入到宝丰镇了解该镇小堰、喻家塔等村通村公路建设情况,并带来50万元资金支持驻点村进行通村路硬化、绿化和亮化建设。4月20日,省军区副司令员张新吉带着50万元的帮扶资金,来到深河乡井泉村和双湾村了解客运村村通建设情况,支持该乡村村通公路建设。

各方评说
  ● 村支书操重奎:市人大办工作队入驻宝丰镇车家沟村以来,不仅协调修通了村里通往山外的水泥路,还筹资180万元修建了到组入院公路6公里,现在路修好了,群众不出村也能发家致富了。
  ● 外出打工人员费波:一年前回村时,村里到处坑坑洼洼,今年夏天开车回到家乡,路面变得平整了,还修建错车平台和候车亭,交通条件好了,我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
  ● 教师向继国:过去从城里回趟老家擂鼓镇,乘车十方不便,现在好了,通村公交车直达家门口,省时又省钱,坐在车上看看山、看看水、看看沿途的美丽村庄,心情格外的舒畅。
  ● 镇干部方黎明:通村水泥路修通后,加速了城乡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转,形成了城乡互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开始改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