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09月05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贫之水浇在穷根上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5日  查看次数:次  
一个合作社的发展
  8月底,竹坪乡陈家河村茶叶专业合作的的无性系茶叶基地里,七八位农民正在施羊粪肥,理事长陈广宝也来到茶园里查看施肥情况。陈广宝2013年9月成立了陈家河茶叶专业合作社,235户村民入社,茶叶面积470亩,今年茶叶基地开始采摘,合作社也建起了加工厂。今年他又流转兴茶村柳坪茶场1000亩茶园,成立了“楚茗源”农业生态发展公司,计划发展莲藕、万寿果(拐枣),还想发展生态养殖。
  陈家河村委会对陈广宝的产业发展非常支持,合作社需要用工的时候,村委会就有序安排村民到基地务工。村书记陈贵清算了一笔帐,仅目前的470亩茶园,村民可以获得流转费用、茶园管护费用以及茶叶采摘费用等,人平增收700多元。更重要的是,解放了村民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带动了辅助劳动力。随着产业的发展,贫困村民增收的潜力越来越大。
  产业发展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陈家河村产业的发展,几乎是竹坪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两条产业走廊
  竹坪乡是茶叶大乡,全乡现有茶园面积8000亩,其中无性系茶园3000亩。该乡在秋冬农业开发中提出,在管护好现有茶叶基地的基础上,在安河口村新建300亩无性系茶叶基地,2016年—2018年底,全乡新发展无性系茶叶1000亩,形成宽坪—沈家营、宽坪—安河塘两条无性茶叶走廊,管护老茶园基地5000亩,全乡茶叶种植规模达到万亩以上。核桃产业是生态绿色产业,该乡决定新建核桃基地2500亩,至2018年,全乡新发展林特基地5000亩,构筑安河塘—金花、沈家营—仁和寨六合两条林特产业观光走廊。记者在安河口村看到了广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发展的千亩核桃林,据了解,该公司还计划发展林下养殖产业,辐射到更多村民。
  在两条产业走廊之外,该乡提出发展畜牧产业,计划到2018年底,黄牛养殖11000头(只)。在三大特色产业之外,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要求,该乡还提出了矿业、旅游、花生等产业,用产业发展推动农村脱贫步伐。
几种经营机制
  陈家河的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合作社+基地+农房”经营模式,安河口的广大农业发展公司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而安河塘村是“党支部+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同时,陈家河村委会有序调配村民参加茶园管护,与合作社形成了良性互动,隐隐又有着“合作社+基地+村委会+农户”的影子。
  产业发展需要带动。该乡提出,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等,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妥善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用地、用水、用电、融资等方面的困难,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规范乡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着力培植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带动贫困村民稳定增收。
  安河塘村是省重点扶贫村,去年通过“党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500余亩核桃基地,据测算,建成后每亩可增收2000元,将有270多户村民1000余人受益。村民方集伦今年62岁,一家4口人挤在一间半土墙房子里,儿子方永33岁还没结婚。为解决脱贫问题,方集伦家流转2亩多核桃基地,并利用搬迁扶贫政策在路边建房。8月底,方集伦新家屋基开挖,相关部门还将支持他60吨水泥,协调水电安装,帮助他脱贫致富。
  产业兴,农民富。该乡提出,充分发挥企业与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个龙头企业或一个专业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到2018年底,完成全乡脱贫摘帽。  
       (袁 斌   权翠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