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09月12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和林:深山藏宝人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2日  查看次数:次  

  2011年冬,随着官渡移民新集镇圆满建成,“秦巴民俗博物馆”在官渡集镇中心的“桃花源”路口拔地而起。这座雅致俊美的转角式仿古大楼,共有三层,雕龙画栋古色古香。馆内藏品多样,藏量丰富,而且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这在全省民间博文行业中名列前茅。这座民俗博物馆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收藏家曾和林所建。
农民出身,艰苦创业
  曾和林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时,正赶上改革开放好时局。在父亲的带领下,曾和林种地养猪,外带搞粮食加工、打豆腐,一条龙生产很有科学性,种地产粮,人有饭吃,猪有饲料。因饲料充足,一年有十多头肥猪出栏,头头膘肥肉满。打豆腐可是一件辛苦活儿,夫妻俩每天三点就要起床磨豆子、过渣、熬豆浆、点卤、上包脱水,等天亮就把压好的豆腐挑去赶早市,这样起早贪黑,一干就是二十年。
志趣盎然,厚积薄发
  曾和林从小就有一个特殊爱好,别人看不上眼的旧钱币、纸烟盒,或是已看破被扔掉的小人书、废画片等一些小玩意儿,他都把它们当宝贝一样收藏。后来生活宽裕一点,就开始收购些古董。几年下来,日积月累,也就有了一定的规模,加上他少儿时期收藏的小玩意儿,竞陈列了满满一屋子。
  随着古物收藏数量的激增,以前的房屋已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曾和林和妻子一商量,在镇上租下供销社东升酒楼,二楼自己开酒店,三楼全部做文物展厅,使上万件文物分门别类,各有归宿。2007年4月25日,我县首家极具规模的“秦巴民俗馆”正式成立。
  2009年下半年,因潘口电站的建设,官渡集镇整体搬迁重建工程上马了。曾和林决心抓住机遇,在“秦巴民俗馆”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升格为“秦巴民俗博物馆”,投资450万元,建成三层式美观、功能齐全的仿古大楼,此想法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扎根家乡,再度创业
  随着博物馆的落成,曾和林半生心血终于有了着落,面对新集镇,新环境,曾和林也面临新的挑战,他希望将秦巴民俗博物馆作为产业发展,一是探索事业新方向,二是为博物馆能更好地运作下去。在镇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2013年12月,曾和林注册成立了“竹山秦巴民俗博物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扎根家乡的他,认准了家乡的旅游资源,公司以秦巴民俗博物馆为平台,紧紧依托当地的旅游形势,专门从事开发土特产、剪纸、民间故事等,如今公司已初具规模。曾和林说:“官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事业在这里,官渡成就了我,我也要为官渡出份力。”他相信官渡旅游前景无限,他的博物馆和官渡优美的自然山水将会被更多人青睐。
 

 
 (陈德明    曾  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