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内容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不能单一的把其看作、理解为村庄建设,甚至是教条式的村庄整体迁移或新建。而应该将精准扶贫等社会管理系统地统筹起来,全方位推进。
“发展生产,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但少数地方为了建设、装扮新农村,想千方设百计争取政策,整合资金,将新农村建设得像“世外桃源”。村庄是亮丽了,但生产未必发展了,群众的生活也未必改善提高了。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真正帮助和率领群众寻求致富项目,而是盲目地、毫无理论地扮靓村庄。二是即使争取到项目资金也没有发挥到“授之以渔”的再生效应,而是简单的“授之以鱼”,其结果往往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既是新农村硬件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软件建设不可缺少的要素。有些地方在新农村硬件建设上,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经济建设发展营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从思想上、理论上对农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长期的学习培训,逐步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如在适用技术培训方面,可以邀请种植、养殖专家传授种、养技术,帮助村民发家致富,引导村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邀请司法调解员给村民讲解法律法规常识,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在日常社会管理中应摸清、锁定贫困户、贫困人口,分门别类,建档立卡,对症下药,从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方面实施动态化销号式“精准扶贫”。 (王 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