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蜂蜜到养蜜蜂,从一家养到发动大家养,从门外汉到“土专家”,靠千万只小小的蜜蜂,他不仅找到了挣钱的门路和致富的信心,还带动了周边100多个农户发蜜蜂财。他,就是宝丰镇喻家塔村1组村民黄天剑。
2011年春,因为龙背湾水电站建设,黄天剑一家作为水库移民,从老家柳林乡天台村搬家到喻家塔村定居。在老家,黄天剑以开农用三轮车跑运输和购销土蜂蜜等山货为生。搬家到喻家塔后,原来的挣钱门路没有了,他想到了养蜂,就专门回老家搬回4箱蜜蜂放在屋后的小树林里,可能是水土不服,到2012年春,蜜蜂死了一大半。三四月春暖花开,看到房前屋后经常有一群群的蜜蜂成团飞舞,黄天剑在蜂箱盖板内侧抹上蜂蜜,先后收了10多箱蜜蜂。随后,黄天剑又回老家找人制作了700口蜂箱。
因为蜜蜂一般只在方圆8至10公里范围内采蜜,黄天剑就开着皮卡一条沟一条沟跑,看好一个适合放蜂箱的地方,他就找附近的农户说好话,承诺只要人家负责照看蜂箱,看到成团的蜜蜂打电话喊他来收,就把出产的蜂蜜分一半给农户,或者按市场价付现钱收购。由于一口川渝口音,加上当地农户怕遭蜜蜂蜇,跑了个把月,才把所有蜂箱安放妥当。
当年9月,黄天剑在双河村收蜂蜜,一个农户照看的20多只蜂箱,有8口蜂箱每口收获蜂蜜5公斤以上,他当场给了近千元钱买下应分给该户的20多公斤蜂蜜。“黄天剑说话算话!”消息很快传开了。2013年春,先前那些没把蜂箱当回事儿的农户开始上心了,经常察看有没有害虫“骚扰”蜜蜂,一看见成团的蜜蜂就赶紧打电话要黄天剑来收,还有农户和他商量要几口蜂箱负责照看,黄天剑也乐得调几口蜂箱满足他们的心愿。现在,仅双河村就有14家与黄天剑合伙养蜜蜂,一箱蜂养好了,轻轻松松增收2000多元。
今年6月23日,黄天剑联合6个村民,成立了竹山县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给愿意养蜂的农户免费提供蜂箱、蜂种,传授照看蜂群的技术。“我们这里山绿水清,四季有花,养的蜜蜂是中华小蜜蜂,比其它地方养的蜜蜂产蜜量低,但纯度高,生产的百花蜜口感和营养价值更好,蜂蜜由几个大客户包销,而且订货量越来越大。”黄天剑说,养蜂是留守妇女和老人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他将尽可能发展更多农户养蜂,把“竹山百花蜜”做成一个本土特色品牌,带动大家增收。 (张华魁 黄治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