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09月2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谭少荣:勤劳打造精品茶园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4日  查看次数:次  
  日前,记者走进溢水镇花栗树村荣华油茶专业合作社油茶林基地里看到,山路两旁漫山遍野的油茶林连绵起伏,一簇簇圆润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满山遍野的油茶绘织成丰收的景象。 
  百舸争流能者胜
  上世纪七十年代,地处偏远山区的花栗树村建起500亩油茶园,由于缺乏管理而荒废。该村为盘活老旧油茶园,带动当地油茶种植,决定面向县内外招商引资。城关镇女民营业主谭少荣在得知溢水镇花栗树村准备招商引资流转油茶园后,她当即决定参与竞争。
  由于竞争者众多,谭少荣深知自身实力的薄弱,但她没有就此屈服,每个星期都到该村油茶园考察,并且到有种植油茶的地方参观、学习别人种植油茶的经验和优势。在总结各方经验后,谭少荣从花栗树村的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思路,最终打动花栗树村村支两委干部,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2014年3月,她注资1000万元,组建了荣华油茶专业合作社。
  勤劳双手出精品
  “刚来的时候,这里茶园基本上已经荒废完了,要想做就只能重新开始。”谭少荣说。为了打造自己心中的精品油茶园,她专门从县城搬到油茶园附近居住,早出晚归的在油茶园内考察。通过对油茶园的了解,谭少荣立即聘请村民锄草疏林、修剪树冠、培土施肥,实施改造管护。从松土除草、施肥、整形修剪,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件事谭少荣都亲力亲为,把油茶园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呵护。
  “当时,这个油茶园内都是乱糟糟的一片,没有公路、厂房,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借宿在村民家中。”谭少荣说。油茶园内没有公路,她就在油茶园内跑上跑下,最终找到了合适的入园路径,修通了入园劳作机耕路;没有油茶加工厂房,去年7月,她就着手开始兴建厂房,铺设引水管网,在两个多月时间内竣工。今年6月,厂房内配齐了设备,崭新的油茶加工车间出现在村民眼前。通过一年多时间的经营,从荒废的油茶园被盘活,到新建油茶基地,荣华油茶专业合作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创新模式展宏图
  在建设好了加工车间,盘活油茶园后,谭少荣着手摸索油茶发展新模式,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在村里选取群众积极性高,且拥有一定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基础较好的村民,实行统一供苗、技术管理、规划、加工、销售、分散种植的模式,组织收购、销售社员及同类生产经营者的产品,开展社员所需的运输、储藏、加工及技术信息交流服务。同时,在周边乡镇发展有意向种植油茶的群众,发动群众参与进来,由主产区辐射周边乡镇,形成“主产区+辐射区”的建设格局。
  在谭少荣的带领下,花栗树村500亩荒废油茶园被盘活,还复垦油茶5010亩,去年秋季,该油茶园收获2万多公斤油茶籽。去年冬季,她又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社员种植油茶500多亩,种植总面积达到了2500亩。今年,油茶园产量预计将翻一番。
  如今,荣华油茶专业合作社正以绿色、有机为发展主方向,以打造生态精品油茶园为目标,积极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油茶产业新路子。  (卢 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