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乐观、充满激情,是曾艳芳给人的第一印象。身为麻家渡中心学校副校长、中心幼儿园园长,曾艳芳每天都要不停的穿梭在食堂、办公室、教室和幼儿运动场之间,尽管忙碌又辛苦,但在她的脸上没有任何愁苦之态,她总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快乐从教。
曾艳芳1988年走上三尺讲台,从教20多年,先后担任过初中英语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和小学校长。有着丰富基础教育经验的曾艳芳,深刻认识到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值得回忆的童年是多么重要。2010年,麻家渡镇中心幼儿园从原店子街小学分离,成为一所独立制公办幼儿园,时为店子街小学校长的曾艳芳,主动请缨,改任幼儿园园长,开始大胆实践她的幼儿教育理念。
“幼儿园教育不要抢跑,不要跟小学教育重复。”曾艳芳说,幼儿教育就是要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拒绝小学化,给幼儿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曾艳芳说,最好的教育是生活。为此,她带领教师们结合实际,把幼儿园的一草一木都变成丰富的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区角”建设。专门在校园里划分出各种园区,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种下自己喜欢的植物。播下的是种子,培育的是知识。“植物角”成了幼儿们最喜欢的活动场所,师生们共同种植的葡萄、辣椒等植物,也成为了孩子们最主要的认知来源。
曾艳芳认为,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要推进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以游戏活动为主。为此,她带领教师们大力开展幼儿课程探索,开展快乐教学法。带领教师们把幼儿吃饭、睡觉、上下楼梯等日常行为习惯,编写成儿歌让孩子们唱诵。朗朗上口的儿歌,既便于幼儿记忆,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养成习惯。
为把最简单的快乐留给幼儿,曾艳芳不仅在幼儿园里开辟了游泳池、沙场和种植园,让幼儿可以在幼儿园里玩水、玩沙、观察小植物;还发动教师和幼儿家长们一起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制成简单的教具,供孩子们玩乐。
“我们曾园长在工作上很开明。”幼儿教师陶红萍说,作为一名园长,曾艳芳非常尊重每一位教师,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心理和生活,学校里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和教师们一起商讨、制订,但她对教师们的要求却很严格,处处带头,要求教师们把幼儿放在第一位,时时密切关注幼儿的安全、饮食和健康。
“尽管她每天都很忙,但只要和我们在一起,她总是显得很积极、乐观。”陶红萍说,曾艳芳这种积极、快乐、向上的工作态度,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教师,让教师们也能自信、快乐的面对每一位幼儿。
谁都没想到,这样一位快乐、自信的园长,也有她自己的艰辛和困难。因为丈夫患病,常年在家休养,曾艳芳每天要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奔忙。
在学校里,她快乐待人;在家里,她承担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因为丈夫的病主要靠饮食调养,曾艳芳每天要为丈夫精心打理一日三餐,每餐要做两样饭,三菜一汤。除此之外,她还要给丈夫煎药、用药水为丈夫泡脚。“每天晚上很少12点之前能入睡。”曾艳芳说,尽管辛苦,但照顾家庭是她的责任。
“工作是我最大的动力。”尽管有人劝说她请长假,专心在家照顾丈夫,曾艳芳却说她割舍不掉幼儿教育。所以她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从来不把自己的艰辛展露给别人,为此,她错过了一些人生中重要的时刻。
“有两件事,我感觉很内疚。”曾艳芳说,2014年,她儿子的新房在十堰落成搬家,正赶上幼儿园要开家长会,为与幼儿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曾艳芳没能参加儿子的乔迁之喜。2014年腊月,曾艳芳的儿子在十堰举行婚宴,亲戚们全都到场,曾艳芳却因为幼儿园面临放假,学校里的事情千头万绪,幼儿安全更是让她放心不下,她咬牙放弃参加儿子的婚宴。丈夫因为出门需要曾艳芳的照顾,也没能参加儿子的婚宴。尽管丈夫和儿子给予了曾艳芳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但这件事还是成为了他们家最大的遗憾。
曾艳芳的人生天平没有倾向家人,而是倾向了幼儿、家长和学校。她说,“我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肩上有学校、眼中有教师、心中有幼儿,我必须保持高度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而家人的理解、家长的信任、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时时鞭策着她,让她不敢懈怠。
(向继明 柯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