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09月2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敢为课改弄潮人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9日  查看次数:次  
  六月,是收获的季节,师生们的心情和天气一样躁动不安。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万波,顶着一头的汗,穿梭在教学楼之间,却显得沉稳、自信。熟悉万波的人,都知道他是行动派。多年来,正是因为有他这样执着、坚毅的领航者,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才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崛起,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2013年,一场关于教与学的争论,在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间悄然拉开帷幕,点燃这场争论的人,就是万波。
  “我校是一所新建的移民学校。”万波说,在搬迁之前,学校的教学质量处于全县中下游水平,教师们脸上没有光彩,家长对学校不信任,成绩好的学生大量转学。搬迁之后,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师和家长们对学校有所期待。
  “我们再不把教学质量搞上去,对不起群众的期望,也对不起我们肩负的责任。”万波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是上庸镇提质增效、实现发展的必然之路。但教师们,特别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有了迟疑。新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让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从教经验有了质疑,而这种质疑深深的触动了教师们的职业自尊心。
  “最初推行课改时,我都不知道教案怎么写,课怎么上?”骨干教师汪俊说,学校在推行课改之初,他感觉到信任危机,有深深的挫败感,让他在教学过程中显得不自信。
  万波从改变教师的理念入手,让教师的思想走在行动的前面,以新理念助推新课改。他把自己变成课改的“领头羊”,以实际行动,唤醒教师们的课改热情。他亲自参与数学教研组的工作,与老师们商讨课型、讨论修改教学设计、听课评课、探讨课改理念。他以点带面,推动了全校的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改。教师们不仅学课改、谈课改、思课改,在不断的探索中,还创造性地总结出了独具上庸特色的“124”健康课堂教学模式。
  一项项立足于学校实际,着眼未来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课改规划,也在万波的主导下逐步出台。《课改常态化实施方案》、《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和《优秀课改教师评选细则》等,在加强对教师工作督导和监管的同时,更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课改三步走的规划,把学校的发展与课堂教学改革紧紧联系在一起,推动了学校由教学平台向教研基地的转变。
  在深入推进新课改的同时,万波还发现,课改的最大困难是学生。如何充分释放和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学、好学、学好,是课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主张学校在开全各类课程的同时,组建各类活动兴趣小组,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合实际,学校开辟了奇石馆、手工制作室,设立了美术、舞蹈兴趣小组等。学生们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开发了思维、提升了能力,教师们则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略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的真谛。
  近三年的课改实践,万波和师生们在经历着思想和教育理念蜕变的同时,也惊喜的体验着收获,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教研也有了新变化。
  “我们实现了三大解放。”万波说,一是解放了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意识大大提升,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二是解放了教师,教师从前台退到幕后,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课堂,师生关系变得融洽;三是解放了课堂,课堂成了师生共同研究、学习的舞台,使沉闷的教室变成了生机勃勃的学堂。
  万波说,课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师生们尝到了课改的甜头。在未来,他还将领航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结合实际,深化以课改提质量,以教研促提升的探索!
                           (向继明    柯  妮)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