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0月29日下午
地点:潘口乡小漩村6组周家大院
养牛大户周友春在牛棚旁跟记者聊着他养牛的事,随着一阵阵清脆的铃铛声,周友春笑着说,我家的牛回来了。我们走向道场边寻声望去,山下的弯弯小道上,一群郧巴黄牛顺着羊肠小道朝上走来,领头的一头黄腱子牛颈上一个铃铛正有节奏地发出“叮铛、叮铛”的声响……
说起周友春,院子里的邻居都佩服。他脑瓜子灵活,又不怕起五更睡半夜,养牛方法独特,经他饲养的肉牛膘肥体壮,养殖户在养殖和防疫上遇到难题找他就好使!
今年27岁的周友春,2005年初中毕业就到县城一家广告店拜师学广告设计和安装,学了两年多,师傅看他学有所成,就计划把广告店以2万元转让给他。周友春又喜又愁,喜的是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凭自己的技木可以支撑起广告店,愁的是2万元对他这个农民家庭而言,是天文数字。周友春四处筹钱,也没筹到2万元,只好放弃接办广告店。
2008年冬,周友春来到县城一家建筑公司打零工,一年挣的钱只顾得住家里6口人的日常开支。2010年春,周友春和村里的几名年轻人结伴来到济南市一家建筑工地打工,从搬砖头到学制模,一干就是5年,除去每月给家里寄的钱,存款折上有了16万元。
去年6月,周友春回到家中,发现村里不少养猪、养羊户都发了家。他思忖着,爷爷周明德当年养了3头牛,不仅养得壮,还是村里有名的“犁地匠”,何不办个养牛场?他把办养牛场的事告诉年逾七旬的爷爷,得到爷爷的支持。说干就干,去年8月,他注册成立了“竹山县春晖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10万多元,挖山填沟建起了占地500多平方米的砖混钢结构牛棚,从得胜、大庙等地购回郧巴黄牛22头。为扩大养殖规模,今年初,他争取到精准扶贫项目贴息贷款20万元,又购回郧巴黄牛23头。加上新出生的牛犊16头,累计养牛达到61头。
谈起养牛技术,周友春说,今年3月初,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3头牛病死,损失2万多元。对此,他没有气馁,坚持每天细心观察每头牛的饮食变化和身体状况,根据实际情况给牛治病防病,终于顺利地渡过了难关。为了掌握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他买回《牛病防治实用手册》、《养牛新技术》、《秸杆养肉牛配套技术问答》等书籍,还积极参加县畜牧局举办的养殖防疫技术培训班,做好春秋两季疫病防疫,还主动为本村养殖户的山羊打防疫针。
为了探索科学养殖的新路子,周友春采取放养与圈养相结合的方式,在自己承包和租种的10多亩责任地里种上黄豆、玉米。为了使牛安全过冬,储备了玉米1万多斤、黄豆1800斤。同时,潜心钻研秸杆氨化新技术,建起氨化池3个,充分利用玉米秸秆、花生秆、大豆秆、红薯藤等资源,进行青贮和氨化,备足冬季牛饲料。
周友春感慨地说:“县畜牧局和乡政府、村委会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对养牛充满了信心。”他计划明年再建一个牛棚,扩大养殖规模,养牛存栏达到100多头,带动更多的乡邻养牛致富。
(党世根 黄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