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1月07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7日  查看次数: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及国家、省、市、县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文件精神,推动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提高全县防震减灾能力,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县地震局整理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工程性防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等方面的资料,向公众进行宣传,让大家了解和掌握防震减灾知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11月初,县地震局局长梁耀就深入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有关法规、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公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减灾能力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我们应重点抓好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法规宣传和贯彻?
  梁耀:为更好适应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社会大众对地震安全的新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还针对防震工作,先后颁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湖北省于2011年12月1日颁布了《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定,强化了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增强了操作性,为依法管理和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 
  记者:《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方面规定的职责有哪些?
  梁耀: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开展预警、避险、救生等地震应急演练。教育部门应当将防震减灾知识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学校应当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地震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应用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媒体,通过开设专题栏目、专版或专题节目,发表专题文章,大力宣传防灾和减灾知识、公众应急避险知识,大力倡导防震减灾的科学理念。
  记者:十堰市人民政府贯彻《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实施意见对提升城乡抗震能力和经费保障提出哪些要求?
  梁耀: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条例》要求,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审查、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依据和必备内容,确保达到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与抗震设防的要求,确保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各地要按照《条例》要求,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投入,保障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要按常住人口每人3—5元的标准设立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专项资金,依法用于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和维护、既有建筑物抗震性能鉴定、农村村民住宅和城市社区安全指导、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防震减灾业务培训、社会动员及地震应急演练、地震应急处置及装备、地震群测群防等工作。
  记者:根据《防震减灾法》规定。公民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中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梁耀:①任何个人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②任何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③任何个人根据地震观测资料和研究结果提出的地震预测意见,应当向所在地或者所预测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书面报告,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书面报告,不得向社会散布;④国家鼓励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⑤在震后救灾中,任何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记者:建设工程为什么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梁耀: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绝大部分是因建筑物倒塌所引起的,因此,加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提高其抗御地震的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最有效途径。《防震减灾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同时,《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全面落实抗震设防要求,将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对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抗震设防质量监督和管理。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加强抗震设防工作协调,科学确定和运用各类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保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与抗震设防要求的相互衔接。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人口稠密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抗震设防,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设防标准,以增强其紧急情况下抗震抢险和救灾的能力。项目审批部门和设计图审查部门应当将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审查、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依据和必备内容。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政府在防震减灾方面的工作职责,将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实现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全程监督和管理。
  记者: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哪些抗震设防要求和标准?
  梁耀:《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一般建设工程按照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8公里区域和地震研究程度、资料详细程度较差地区的建设工程,应当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并根据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商场、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根据第四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这一国家标准显示,我县区域地震动参数包含0.15g、0.10g、0.05g三个参数分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8公里区域涵盖我县绝大部分区域,同时,我县由省政府确定为2006-2020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属于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地区。因此,我县一般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不能简单、直接的参照第一款规定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应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并根据复核结果来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记者: 抓好农户抗震改造项目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梁耀:国家启动的以农户抗震改造为主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一项事关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安居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定要加强信息录入和农户档案管理;强化资金监管,严格落实政策,严把工程质量关,把这一德政工程抓好抓实。
  记者:补助对象与补助标准有什么要求?
  梁耀: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7500元。各地要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执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补助对象的认定程序,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
  记者:农户抗震改造项目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有哪些要求?
  梁耀:各地要建立健全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建村〔2011〕115号)。农房设计要符合抗震要求,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体现民族和地方建筑风格,注重保持田园风光与传统风貌,可以选用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荐使用的通用图、有资格的个人或有资质的单位的设计方案,或由承担任务的农村建筑工匠设计。农村危房改造必须由经培训合格的农村建筑工匠或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各乡镇及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加强危房改造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确保安全质量。
  记者:避震时须把握什么原则?
  梁耀:要因地制宜,震时,每个人的处境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有的人跑出危房后又转身回去取东西或救人,结果自己也被埋压。记住,只有保存自己,才有可能救助别人。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盲目避震,只能导致更大不幸。
  记者:在发生地震时,个人应采取哪些有效避险与自救方法?
  梁耀: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1.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3.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4.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在室外时,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等其他危险场所。
        记者:中小学生如何避险?
  梁耀: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记者:假如被困在室内应如何保护自己?
  梁耀:主震后余震不断发生,你的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等待救援要有一定时间,因此,你要尽量保护自己。
  ①沉住气,树立生存的信心,要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救你;②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 ③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④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⑤搬开身边可移动的杂物,扩大生存空间;⑥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进一步被埋压。
  记者:民众该如何识别地震谣传?
  梁耀:国家对地震信息的发布有明确的规定,《防震减灾法》第二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长期和中期预报意见,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凡是没有按照上述规定的程序发布的地震预测信息,都是地震谣言,如发现有带有迷信色彩或别有用心的有关发生地震的谣言,群众不仅不能相信,而且要报告公安机关。如不能确定真假时或者市民有疑问时,可向地震部门咨询,县地震局(台)的24小时值班电话是:4225549。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