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1月1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堰市人民医院深静脉血栓预防有妙招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7日  查看次数:次  
  48岁的包某因腰椎间盘突出进行“L4-5突出髓核摘除+椎管减压+神经根粘连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发现,患者左下肢肿胀,压痛。双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遂在十堰市人民医院进行“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目前,患者下肢肿胀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近期,该院心胸血管外科共收治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2例为骨盆手术后,1例为一年轻男性突发下肢肿胀起病,均经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行溶栓治疗后缓解。
  据了解,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19世纪著名医学家魏尔啸(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一般单发因素较少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多由同时出现2个以上危险因素所导致。如骨盆骨折手术后患者,一方面患者平卧,血流速度慢;另一方面,骨盆骨折术后可能出现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第三方面,骨折固定部位局部血肿形成,可能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乃至术中损伤静脉壁可能,由于三方面因素存在,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常见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如下:
  一、导致血流瘀滞状态的病因:有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位等。
  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病因:通常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妊娠及产后等,可见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增强。术后数日内血液中血小板较正常高2—3倍。血小板对胶原纤维有很强的亲和力,当静脉内膜损伤后,血小板迅速聚集粘附与损伤部位,同时释放出凝血因子,这些凝血因子参与血液循环,血液成分改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而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三、导致静脉壁损伤的病因: 1、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骨折碎片刺伤及其他锐器伤等机械性损伤;2、化学损伤:静脉输注大量的高渗葡萄糖液、各种有刺激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抗癌药物以及造影剂等。均能不同程度的激惹静脉内膜,内皮细胞受损,诱发静脉血栓形成。3、感染性损伤 :细菌血行感染也可诱发静脉血栓形成。如分娩前后盆腔充血、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及其他感染均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因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膜损伤,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是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应更为重视。此外有几种预防方法:其中机械预防方法是最常见的,也就是国外采取的跳板装置,或充气长统靴,或电刺激化使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对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可在植入滤器基础上予以溶栓,减少肺栓塞发生率。 (邓 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