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和担当是太和医院的立院之本。”太和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罗杰如是说。作为湖北省有影响的医院,太和医院发展的脚步越快,罗杰感到肩上的责任就越重。“一家独大不是什么好事,这是违背医学的博爱精神和公立医院公益性本质的。”
为了发挥太和医院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辐射、示范、聚集作用,将老一辈太和人“奉献担当”的精神火炬传递下去,太和医院几年来以开阔的视野和远见的卓识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对内建立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落实全环节的工作体系、构建全领域的传播体系,对外组建健康宣讲团、建设科普展厅、成立健康管理中心,搭建健康教育“2111”传播平台,将健康促进融入全生命周期,建设以健康教育、疑难病诊疗中心等为主的区域“八大中心”。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助力健康服务业集成发展”是罗杰为医院定下的新时期发展策略。在医改新时期,国家正将医疗卫生的侧重点从“治病”转至“防病”,对医院的要求悄然发生了变化,用罗杰的话说:“医院不是只管看病的地方了,‘健康’才是新时期医院的‘关键词’!”
据此,太和医院在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创建过程中,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将“健康纳入所有政策”做为核心理念,贯彻在健康促进组织体系构建、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健康服务对象覆盖、健康服务产业链发展等各个方面。
医院的门诊科室不再只是看病开处方的地方了。太和医院在门诊创新性地实行“一病两方”、首诊询问吸烟史等制度;建立健康教育大课堂,不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并为群众开设了专科、营养、心理咨询、戒烟等健康教育门诊,使患者及家属随时可进入咨询环节。
据太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朱宗明介绍,“一院两区”,即为太和医院本部及十堰市康复医院和正在建设中的太极湖养生养老院;以这三个组织构架为基础,太和医院将着力发展综合医疗特色、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关联康复医学特色,以及以太极湖医院为主的养生养老特色的“三特色”战略模式;再结合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医疗培训大楼等“四工程”,推进医院的品牌、质量、技术、服务、管理升级,使十堰及周边地区百姓的受益人数更多、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早在2011年底,应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帮扶要求,太和医院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无偿支援。自2012年初起,太和医院每季度选派5 名临床经验丰富、医学技术高超、拥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到该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驻扎式脱产帮扶工作;截至2013年,医院共派驻支援专家7批次30余人次,涉及临床和管理部门等共十几个专业。
在太和医院的不懈努力下,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在医院管理、业务技术、患者评价、经济收入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提高,医院共计开展100余项新技术及新业务,并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感激地对罗杰说:“是太和医院把我们从衰败的边缘拉了回来”。
2013年和2014年,太和医院又分别将援助之手伸向了十堰地区郧阳区人民医院和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医院。
在太和人到来之前,2家医院的发展均走入了困境。在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工作30余年刘芙蓉副院长告诉记者,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医院过去的发展十分不顺,当地百姓宁可坐2个小时的长途客车外出就医,也不来林区医院。而摆在郧县人民医院面前的是,距离十堰中心市区仅有30公里,市级医院蓬勃发展,资源富集,本土病源流失严重,再加上硬件、技术以及人才引进不易,近几年医院发展陷入困境。
为此,两地党委、政府想到了太和医院。经过协商后,太和医院分别同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郧阳区人民医院达成协议,由太和医院对两院实行全面的经营管理。
一年的时间,郧阳区人民医院聘请了51名太和医院专家担任学科指导人,14名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各个科室业务技术明显提高。而2014年太和医院赴神农架林区医院支援专家亦达30余人次,前往太和医院进修人员20余人次。
经太和医院托管后,2家医院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郧阳区人民医院的骨科、泌尿外科等6个专科还成功创建为湖北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成为当地实力雄厚的临床专业。开展了断腕再植等30余项新业务新技术。据统计数据显示,基础护理合格率达到98.9%,病人满意率达98%以上。随着新建的内科医技大楼提前竣工投入使用,床位由490张增至910张,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神农架林区当地人口仅有8万,城镇人口仅为2万。托管后,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医院实际开放床位由托管前的75张上升到现在的254张、年门诊量从6万人次上升至11万人次。重症监护科、血液透析室全面建成,即将投入使用。
将两家医院打造成“二级医院的收费标准,三级医院的服务质量”,是太和医院托管的最终目标。“‘一枝独秀’不是太和的风格,‘满园芬芳’才是医院的目标,因为我们永远记得,责任与担当,才是太和人永恒的主题。”罗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