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5年11月2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捆绑资金释放聚集效应——溢水镇整合资金助推东川村发展侧记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4日  查看次数:次  
  一片片蔬菜大棚整齐有序;一排排“秦巴庸派”风格的民居房熠熠生辉;一条玉带般的河堤穿村而过……初冬时节,走进溢水镇东川村,到处迸发出强大的发展活力。
  东川村曾是该镇特困村,村民住房多数简陋破旧,产业一片空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产业成了村民们最迫切的期盼。
  近几年来,该镇抢抓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精准扶贫和我县水电移民、谷竹高速建设、竹房城镇建设的机遇,在推进东川村基础设施、产业建设上,整合扶贫开发、电站移民、高速路拆迁、竹房城镇带及水利、交通等项目资金,整合捆绑,集中投放,聚指成拳,形成了助推发展的合力。
  基础先行,打通精准扶贫的障碍。东川村按照竹房城镇带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聘请了市、县规划部门进行总体规划,整合移民搬迁、危房改造、高速路拆迁等项目资金,推进美丽新村建设。在建设中,按照用地集约、功能配套、管理规范、服务便民的要求,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办法,集中统一建房,形成统一风格,安置点场坪由政府利用项目资金进行建设,农户建房按户进行定额补助。近几年,先后在东川村安置移民156户639人,其中电站移民73户,扶贫搬迁48户,高速路拆迁安置35户,改善了农民住房条件。
  在东川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上,利用项目资金统一规划建设,为改善村庄面貌,先后启动东川河渠治理工程,通过一、二期工程建设,新建防洪大堤1600米,对河道两岸进行综合整治,护坡进行绿化,河堤两岸栽植了杨柳。为解决村民无健身和活动场所问题,2012年投资新建了十星级文化广场,配建东川十星级幼儿园,对村小学进行改建和扩建,解决了村民子女就近上学的问题。对社区道路统一进行硬化,新修二纵三横及入院入户路12公里,铺设饮水管道40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00个,在社区院落栽种各类绿化苗木2万余株,实现了无缝隙绿化。
  俗话说 “手里没有米,哄鸡鸡不理”。过去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村干部说话没有感召力,村民不愿听。近几年来,东川村把精准扶贫和发展主导产业 “硬”指标纳入村班子实绩考核,坚持因村制宜发展主导产业。该村瞄准地处东川平坝、紧邻县城、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的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以东川现代农业科技园为依托,组织村民有序开展土地流转,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蔬菜种植、林业苗圃和水产养殖,使土地向大户和企业集中,实现产业发展集中连片。该村利用项目资金,新建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400亩,发展大路蔬菜800多亩,全村50多户农民依托种植反季节蔬菜走上了致富路。发展林业苗木及果园600亩,栽种的苗木,培育的盆景、根雕畅销十堰、武汉、西安等地。村里还建立养鸡、食用菌2个专业合作社,近百名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就地就近创业增收。
  东川村还瞄准山场优势,新建板栗基地600亩,为农民栽下了 “摇钱树”,亩平收入达到2000元。村里组织能人牵头组建建筑工程队,在本镇和外地承包工程,全村500多名青壮年依托工程建筑,人平年收入达4万多元。目前,全村20%以上的农户常年从事特色产业,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民营经济业主有50多户。 (苗东升 廖祖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