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排新房靓,菇农种菇忙;香菇花朵朵,采出一筐筐”。记者走进潘口乡龙王沟村,看到了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一幅幅美景。这是潘口乡党委在龙王沟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引领农民发展产业致富的一个缩影。
潘口乡龙王沟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随着潘口水电站建设和招商企业的落地投产,龙王沟村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土地减少、失地农民增多、产业发展空间小的难题。如何抢抓机遇,破解难题?乡党委书记董军、乡长陈涛多次深入该村调研和谋划发展路子,并召开村支部、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反复研究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依托落户在龙王沟村的湖北裕源食品公司技术和加工销售优势,发展香菇产业。由村党支部牵头引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把群众组织起来种植大棚香菇,“握指成拳”发展现代农业。
2014年,村党支部书记胡修德牵头组织筹资40万元,注册成立了集香菇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十转山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持龙王沟村的香菇产业发展,乡政府垫资200余万元,征地40亩,建成养菌房3000平方米,建标准棚架200个,购置烘干机等设备10万余元,免费提供给社员使用。今年初,乡政府又投入30余万元高标准完善了香菇基地的路、水、电等配套设施。
为彰显党员的引领作用,龙王沟村的5名村干部和25名党员全部加入合作社,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坚定了村民发展香菇产业的信心。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合作社发展社员61户100余人,合作社资金达到100余万元。2014年,加入合作社的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当年脱贫。
为加强对十转山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乡党委任命乡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宋成刚为龙王沟村第一书记,常年为食用菌种植提供科技指导服务。合作社成立以来,已邀请裕源公司种植专家、县农业局、乡农技中心开展香菇精细化管理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参训农民达1000多人次,组织社员外出考察学习2批60多人次,确保了户均有一名香菇种植管理明白人,每10户有一名技术能手。2014年,十转山香菇基地产出鲜香菇3千斤,干香菇1万斤,产值50余万元,户均收入达1.5万元。今年,合作社加大投入,发展香菇10万筒,预计今年可产鲜香菇30余万斤,干香菇4万余斤,总产值可达200万元,实现社员户均增收2.5万元。
潘口乡党委探索出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把党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同专业合作组织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找到了农村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途径。通过“产业政策共同学习、实用技术共同探讨、特色产业共同带动”,把原来的“行政命令”转变为靠实际行动引导农民,靠细致周到的举措服务农民。
启示二:搭建了农民党员体现先进性的新平台。群众从党员、干部带头加入专业合作社,身先士卒抓发展、跑市场、传技术、解难题的行动中,看到了他们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新形象和新作风。
启示三:拓展了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新思路。“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党的建设融入到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上来,找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了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党世根 黄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