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逶迤的通村水泥路在大山中串起千家万户,一间间粉墙黛瓦的民居房坐落在道路两旁……日前,记者来到官渡镇马玉河、大溪河、中场等村,看到了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记者不由疑问,这看到的是贫困村,还是旅行在美丽乡村?
记者的“困惑”彰显的正是精准扶贫的效果。这,官渡镇可以作答。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等不靠,集中火力,迅速行动,压实责任,严格标准程序,顺利完成了11个村2400户贫困户7459 人的精准识别和1412户4129人的帮扶措施对接工作。如今,该镇根据“五个一批”途径,对接出产业开发带动1364户,生态扶贫搬迁662户,扶智脱贫657户,保障供养218户,医疗救助246户。根据全镇扶贫开发总体布局,将启动17个安置点,实现662户生态扶贫搬迁,全镇环境综合整治1300户。
一户一变:旧貌换上新颜
“要不是政府扶持,我家还住在破烂的土墙房子,哪来这么漂亮的房子。”该镇马玉河村帅克超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
帅克超家里是典型的贫困户,家里11口人,人口多,收入低,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去年,该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将帅克超一家纳入贫困户的范围,对他家实施“一对一”的帮扶,并在今年扶持了20亩烟叶,预计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就在这个月,精准扶贫的第二阶段工作又将他家的旧房进行改造,彻底改变了帅克超一家的生活面貌。在该镇,类似帅克超这样的贫困户再次住上新房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是该镇对贫困户实施房屋维修或重建的结果。
兴旺产业:带来无限生机
行走在该镇梁家河片区,映入眼前的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大片的猕猴桃基地、林下或玉米地套种的魔芋、在烤烟房忙碌的乡亲……整个村庄显现出一种恬静、轻松、自然的气氛。“过去这里的人们,靠山吃山,日子过得很清苦。而现在,梁家河片区大力发展猕猴桃、中药材、魔芋、烟叶等产业,村民已逐步走上了一条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该镇扶贫工作的负责人介绍说。
马玉河村的朱仕贵就是受益人,今年43岁的他,家里6口人,上有80岁的双亲,下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女儿,朱仕贵家以前是靠种玉米和做零工来养家糊口,生活过的非常艰难。去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马玉河村,包保朱仕贵的对象,帮助他发展林下魔芋5亩、玉米套种魔芋5亩,每年可收入2万元左右,虽然不能立刻摘掉他的“贫困帽子”,但却初步改善了他家的基本生活条件。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措施,‘输血更造血’是根本出路。”该村支部书记曾宪平说。
为此,该镇坚持“一主三辅五特”的产业脱贫模式,将产业促脱贫作为重中之重。依托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激励扶助村民发展现代种植业、畜牧业等致富增收产业,努力做到每一个贫困村都有特色优势产业、每一户农户都有增收项目。同时,把提高扶贫村群众致富能力水平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举,变“输血”为“造血”,变送衣、送粮为送技术、送信息,由帮种、帮收到帮调整、帮出售,确保每户农户都有一个“明白人”,都能掌握一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技术,不断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 (卢 波 唐官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