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休放假,我还是打算回乡下老家一趟。
虽然归心似箭,但两百公里的路程并不是全程高速,加上妹夫第一次驾车开山路,也只能耐着性子小心行进。
潘口电站离我的老家不远,下高速之后至电站的路段甚为开阔,妹夫不时称赞。一路前行,公路沿途的居民都建起了二层小楼,远远望去,每一个农家小院都极为别致。据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给予老百姓相当的扶持,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一路欣慰,一路自豪。
通村公路一直延伸到家门口。中午十二点,我们准时到家。当车还在家门对面的公路上时,我已然看到爸爸在堂屋门口守望着我们。
爸爸把我们迎进家门,忙着给我们泡茶,用得是他珍藏的最好的茶叶。午餐是隔壁的婶婶帮忙做得。妈妈说,婶婶对他们非常好,大事小事都会来照应。这个我自然清楚,因为我时常通过电话向婶婶了解爸妈在家的生活情况,内心不甚感激。
妹夫是广东人,近期才举家从广州迁到十堰,这是第一次到我家。在得知没有饮食方面的不适之后,妈妈一日三餐都设法呈现地方特色食品。泡椒炒鸡块、烟薰腊肉、鲜炖鲤鱼汤、豆浆煮稀饭、民家火烧馍、清炒萝卜叶……妹夫对泡椒炒鸡块和豆浆稀饭最是忠爱。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溢水镇政府在我家不远的李家沟修一座水库,距今建成已十多年了。由于新农村建设和潘口电站移民,县政府决定对水库进行整修,并利用库水建立一个天然自来水供应厂,供移民社区和附近几个村庄使用。
在听到爸爸说水库里的河蚌有脸盆那么大时,妹夫对水库甚为感兴趣,爸爸便带妹夫、妻子和两个小孩子去水库看看。沿途,爸爸介绍说,尽管水厂的建设工程很快会完成,但村里的很多人家都自挖了水井,用水泵抽水供到自己楼顶的水箱里,彻底解决用水问题。
我计划第二天上午带妹夫一家人去游览女娲山,爸爸和婶婶都不支持,理由是路程太远,且全是盘山公路。我们放弃了计划,但还是决定带妹夫一家爬到我家的后山顶上,远望女娲山。
若是从前,爬上后山顶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沿着庄家人常走的小路,至多不过十分钟,但如今已分明变得不可能。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原来的坡地都栽上了树。经过数年的生长,现已长成丛林,高处的是刺槐、板栗,低处的是毛竹和杂草。就这样,丛林中原本有路,只因为平日里没有人走,便没了路。
爸爸也跟着我们一起爬山。我拿着一把砍刀,凭着记忆寻找从前的路,不时用砍刀清理一下横生在路中间的刺条。爸爸和妹夫他们紧随身后,只是在看到我寻路的方向不对时,爸爸会指出正确的路。
原本十分钟的路程,我们大约用了半个小时才爬上山顶。站在山顶上,我们远远望见了薄雾中的女娲山。但由于距离实在太远,到底还是没能看清山顶上托举着补天石的女娲娘娘。
站在山顶之上,不远处是东川盆地,据说是县内最大的蔬菜基地。高速公路紧挨着盆地边上的山脚穿着过,沿途的新农村经过统一规划,看上去要比我们村子繁荣的多。
在看到漫山遍野的植被后,妹夫说这里的空气很清新,在广州是不曾见过的。爸爸接着介绍说,如今农村的环保意识很强,垃圾已不再像从前那样直接扔到河沟里,通村公路的沿线都有垃圾中转箱,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水源,确保南水北调的水质。以前农民焚烧农作物秸杆的做法也被禁止了,说是焚烧时的烟尘会污染空气,所以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沼气或天燃气。听着爸爸的介绍,我感觉到这个山村不仅依然保留着从前的纯朴,而且还紧跟时代的步伐。
傍晚,我们去了集镇。曾经居民稀疏的街道,如今两侧高楼林立,超市也多出许多家,有市区连锁的,也有地方私人开办的。穿镇而过的河道也被治理了,河底硬化,两边是新修的防洪大堤,沿着河岸是两排石材护栏。防洪大堤的半路上有一个广场,广场上安装了一些公共的健身器材,不少小朋友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在广场玩耍。
离家的前一天中午,偶遇村支书,爸爸是他的前任,所以特邀他到家中做客。席间,听他介绍了同村的孤寡老人被民政局安排到福利院养老的事情,在听到邻居向奶奶在福利院“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时 ,我好感欣慰。
当然,政府计划治理我家门前河道的消息最让人振奋。书记说,根据镇政府的实地勘察,计划沿移民广场向我家所在的地方延伸治理,河道硬化,房屋统一样式。这或许是三五年之后的事情,或许就在明年。
居家的几天里,来往的朋友并不多,因为仿佛年纪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据说他们的收入都很可观,一般外出三四年便可回到老家建起一幢二层小楼。遗憾的是,年轻的人们都外出去了,留在家里的都是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孩子。那几日里,我见到过数十个留守的孩子,因为缺少亲情的呵护,孩子们的眼神缺少了一种本应有的温暖。
事实上,我发现但凡我们回到家,妈妈要比平时忙碌许多。当我们聊天或四处串门时,她总会在家里精心准备餐菜。饭菜的品种较平时更为丰富,且用得都是她所有的最珍贵的食材。尽管她所做的每一种饭菜我都曾无数次的品尝过,但在平日的生活中却时常惦念,这或许就是妈妈的手艺,更或是家乡的味道。
离家返程时,妈妈让我们带上了好些农家货,有南瓜、红薯、自制豆腐和秋收的新大米。汽车开动前,女儿对爸妈说:“爷爷奶奶,记着到十堰去我家玩哦!”或许在女儿的心目中,这句口头邀请只是一次习惯性的表达,但她或许永远不会明白,爷爷奶奶生活的那个山村——小东川,不仅是她的老家所在地,还是她爸爸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沿途记下了故乡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唯恐落下一草一木,因为我需要到新的天地去打拼,这些都将永存在我的记忆里。如今,每逢佳节回到故乡,爸妈都会因为儿孙的团聚而感到欣喜,但在我的眼中,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他们欣喜之余,还能感受到几分骄傲。想必,那也应当是故乡的荣耀。
(作者系今日竹山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