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松,男,宝丰中学八(4)班学生
肖松9岁时,母亲离世,留下了他和不满100天的弟弟。为了生活,父亲含泪把兄弟二人留给爷爷、奶奶,赴外地打工。对母爱的遗憾和对父爱的了悟,他非常珍惜和感激别人给予的点滴关爱。同时,他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太阳”,把满腔的爱播撒给同学和身边的人,用爱心温暖他人。

唐少慧,女,宝丰中学九(5)班学生
记事以前,母亲离家出走;三年级时,父亲损伤脊椎,丧失劳动能力;唯一能依靠的爷爷,却常年生病,需要人照顾……一连串的打击,让这个农村女孩,过早体味了生活的艰辛。但她却愈挫愈勇,把苦难视作生活的磨练和成长的经历,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用瘦弱的双肩撑起家庭的希望。

叶焰,女,双台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六年级学生
父亲患有尿毒症,常年住院透析,母亲远赴他乡打工,让“家”变成了冰冷的墙壁。幸好,姐姐在社会公益的扶持下,顺利进入大学。母亲对家的坚守和不断汇聚的公益,让这个13岁的小女孩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她自强独立、乐观积极,主动把欢笑和热情带给同学和家人。

王莹,楼台乡三台九年一贯制学校七年级学生
2010年,父亲因车祸落下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奶奶经受惊吓,患上了精神疾病;母亲外出打工,扛起一家人的经济压力。质朴的王莹把眼泪咽在肚子里,主动挑起照顾家人的担子。农忙时,不得不经常向老师请假,回家打理庄稼,她始终坚守着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刻苦学习。

高玲玲,女,深河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级学生
自幼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她没有体会过父母之爱,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面对命运的不公,她不抱怨,不自卑,坚强乐观面对,用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在学校,她勤奋学习,团结同学,做班级的榜样;在家里,她乖巧懂事,孝顺老人,竭尽所能减轻两位老人的负担。

柯龙,男,双台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级学生
三年前,父亲的一场车祸,让原本温暖的家分崩离析。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常年卧床,年近70岁的老奶奶疾病缠身。洗衣、做饭、照顾家人、管理菜园……他把自己变成“男子汉”,撑起家人的一片天。他说,车祸虽然不幸,却让他懂得了亲情的可贵,能照顾奶奶、父亲,他感觉很幸福。

李婷婷,女,竹坪乡店坪小学五年级学生
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她自小没有体会过母爱,还经常被母亲追打。父亲经历的一场意外,又让本就一贫如洗的家背上了20多万元的巨债。面对生活的考验,她勇敢挑起家庭的重担,悉心照顾患病的母亲和八旬老奶奶,勤俭节约,乐观自信,用瘦弱的双肩为家人撑起一片蓝天。

王璐璐,女,宝丰镇黄栗九年一贯制学校八年级学生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姐弟三人不得不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留守。作为家中年龄最大的孩子,她体谅父母的辛苦,主动担负起照顾爷爷、奶奶和看护弱妹、幼弟的责任,干家务、做农活……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家人,尽管自己还是个孩子,却努力张开羽翼,庇护着家人。

龚玮,男,张振武小学六(5)班学生
作为独生子女,他是家人手心里的“宝”,阳光、独立,能主动分担家务、照顾老人;作为一名普通学生,他有一颗爱心,帮助残疾同学背书包、倒垃圾等,以细微的行动彰显同学间的大义;作为一名优秀学生,他有一颗平常心,与学困生结对子,把帮助变成共同提升的动力。

彭志伟,男,得胜小学四年级学生
当别的孩子躺在父母怀中撒娇的时候,他却因为父母双亡,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帮年迈的爷爷奶奶撑起这个残缺的家。面对贫穷的现实,他没有漂亮的衣服和精美的玩具,却始终保持衣着的整洁,礼貌待人,守护着人格的完整。
编后:品读全县各地涌现的“美德少年”,总能让人感受到那股最初的、纯粹的道德力量。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育、道德人格养成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宣传“美德少年”,正是要在孩子们心中树起道德标杆,倡导健康向上的价值观。身边小伙伴的这些事迹,向更多孩子传递了“我行,我可以”的信心。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的过程,就是让“真善美”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美则中国美。这些美德少年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或勤俭节约、自立自强……他们身上都闪现着乐观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光芒,他们用未成年人特有的纯真与善良,展示着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用瘦弱的肩膀挑起 “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