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城关镇按照“产业富镇、工商强镇、人居旺镇、科教兴镇” 的发展思路,取得了镇域经济新跨越、民生保障新突破、社会建设新成就。镇党委书记刘甲华自豪地说:“这五年,是全镇项目建设投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最大的五年,也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看面貌:日新月异
“五年大变样,城关日日新。”这是一位创业回归人士对家乡面貌的点赞。
五年来,城关镇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提升城镇品位。堵河三桥、南山循环路、莲花、桥东段防洪堤等一批事关发展全局、惠及民生的城市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县城吸附能力不断增强。
抢抓新农村建设机遇,新建通村入院路41.6公里,全镇12个村(场)基本实现了“到组水泥路、入户砾石路、出门不沾泥”的目标。解决了1050户人畜饮水工程;完成危房改造165户,改建房屋296户;完成了5个村土地整理和专业蔬菜基地配水设施建设;完成了高家庄、二道坊等村低压农网改造;完成了北大街社区和迎丰、窑沟等村基层组织阵地规范化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群众生产生活不断改善。
未来五年,完善邓坪工业园、桥东生物医药工业园、莲花绿松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矿业、特色农业、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上下功夫。整合政策资金,改建通村入院路15公里、管护116公里;实施土地治理1000亩;实施人畜饮水工程2个;改建农房100户,改造危房30户。
看产业:优化升级
“丰富了居民的餐桌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一位退休干部在参观城关产业建设时发出如此赞叹。
五年来,该镇按照“一主两辅”特色蔬菜、畜牧、林果产业布局,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倾力打造刘家山设施蔬菜基地,带动周边村发展蔬菜示范园2750亩,培育桥儿沟生态养殖示范小区,带动明清、桥东、霍河等片区建成58个羊栏、猪场、鸡场,年收入10万元以上畜牧养殖专业户达50户;构建霍河流域4500亩生态有机茶走廊;培优桥儿沟1000亩优质杏李和霍山坡1200亩特色林果,在桥东、窑沟等村发展核桃、花椒、枇杷等基地1300亩。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思路,通过土地流转、企业拉动、大户带动、协会促动,初步形成规模化种养、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新局面。桥儿沟、高家庄等村一批“产业+基地+农户”的种养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全镇组建各类合作社20个,带动农户1650户。
未来五年,大力培育有机茶、放心肉、特色果蔬等优势农产品,加大农超、农社、农技对接。新建露地蔬菜100亩,新建标准养殖场10个,新增养殖专业大户10户;新增林果产业基地500亩。新发展专业大户30户、家庭农场5家、专业合作社3家、农业企业1家。
看项目:如火如荼
项目建设激活发展动力,城关大地上演了一场工业强镇的精彩巨变。
五年来,该镇按照“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抓产业、上项目、促发展。
邓坪农产品加工园基本满园,桥东医药工业园、莲花绿松石工业园建设快速推进,巴山食品、沛丰粮油等规模企业达11家,金九堂医药、海丰渔业等企业昂首向规模企业挺进。通过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引入招商项目20个,楚庸文化街、真空玻璃、腊梅花精油等项目相继落户,中石油桥东加油加气站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未来五年,围绕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城建项目协调服务力度,抓好金龙凤凰城、四季花城、楚庸文化街、梦林金都、“五馆二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服务工作。
看民生:实惠多多
筑牢民生之基,凝聚民众之心。
改善人居环境,新建窑沟、刘家山等村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城关中心福利院,新建垃圾池93个、公厕6座,配备环卫车3台、垃圾转运箱44个、垃圾桶270个;注重生态建设,新建人工湿地1个,栽植公路绿化树7.6公里,造林1100亩。
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建成了社区警务室,规范了社区和农村网格化管理;完善了明清、侨心小学校园设施,完成了虎山、桥儿沟小学重建;发展民间文艺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村村建起了卫生室。
未来五年,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热点焦点问题;抓好教育、卫计事业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加大贫困学生救助力度,保持农村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提高镇村卫生服务水平;抓好社保、新农合、低保、五保、困难救助、公租房等惠民利民政策落实;组织开展“十星级”系列创评,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素养。
一河堵水天地阔,一腔激情竞上庸。回望五年,栉风沐雨,硕果累累;展望五载,阔步向前,豪情满怀。站在新的起点上,城关正蓄势腾飞。


美丽城关展新姿。

工业园区正崛起。

特色产业显生机。

幸福家园美如画。

为民服务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