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竞赛打造工字品牌
以促进企业发展,提升职工素质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参赛职工从初期的几千人发展到现在每年近万人,竞赛活动如火如荼,成为我县提升职工业务素质的主要途径。
广泛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使职工在“比、学、赶、超”中提高素质、练就本领,实现技能型职工人生价值的自我放飞。
不断创设载体、丰富内涵,努力打造新时期劳动竞赛的升级版。从2010年起在县级层面上举办职工技能展,集中时间,集中宣传, 集中展示新时期我县职工的创新成果、创业风采及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力倡导“技能成才、技能立业”的理念,努力在全县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通过开设职工创新讲坛、组织开展金点子征集、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征集、职工创新成果展、业务骨干培训、集中举办多场次大型职工技能比赛和技能展示活动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劳动竞赛的形式和内容,使“技能成就梦想”的理念在职工中蔚然成风。
据统计,先后有全县各企事业单位约6万人次参与各类竞赛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500多条,技术革新90多项,发明创造30多项,先进操作法20多项,培养了2000余名具有高、中、初级技术职称的工人,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20亿元。
工资协商提高幸福指数
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紧紧依靠党政支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协商要约由外部推动向劳资双方相互主动要约转变;工资标准由企业自主确定向劳资双方协商共决转变;协商活动由形式化向实效化转变;协商内容由单一工资逐步向福利津贴保险等综合内容转变;企业老板由争取最大利润为目标逐步向提高职工工资待遇、留住员工稳定职工队伍转变,使工资协商提高实效上有了新的突破。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县总工会主动作为,坚持以“工资协商推进年”、“工资集体协商经验交流推进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等活动为载体,顺应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工资分配调整一般性周期规律,着力抓好各类企业、区域(行业)集体协商的建制工作,确保职工与企业在和谐稳定中共享发展成果。截至目前,全县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面达80%。通过单独建制或区域、行业覆盖的形式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企业300余家,惠及职工15000余人,规模以上企业单独建制率超80%。
创新体制夯实组织基础
全县各级工会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在县工会领导下大力开展“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县工会于2011年出台并部署“两个普遍”(即: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规划,打响了组织建设攻坚战。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努力推动非公企业建会和组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我们以非公企业工会组建为重点,以发展农民工会员为增长点,着力把新建企业招聘的员工、分散在个体营业门店的员工和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促使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县工会指导下,县内规模企业基础设施健全,工会工作实现全覆盖,建起4家企业职工服务中心(站),3家企业设立了劳模工作室。截至2015年,全县基层工会总数达484家,覆盖企业769家,职工24465人,其中:区域性工会联合会53家,覆盖企业430家,职工2980人;联合基层工会委员会59家,覆盖企业339家,职工2651人。建会率达90%,会员入会率达93%。
奉献“爱心”温暖困难职工
送温暖工作实现了由季节性慰问向常态化救助、由简单慰问向深度关爱、由工会独家向社会关爱的转变。
推进送温暖工程的常态化、社会化,是县总工会当好“娘家人”的职责所在。每年的“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活动都是县总工会帮扶工作“品牌”,特别是“金秋助学”活动,由2012年以前的工会募集资金小范围帮扶的方式,发展为全县各基层工会齐心协力,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大帮扶格局,真正实现了“不让困难学子因困难而辍学”的助学目标。此外,县总工会把温暖延伸到特困职工家庭的每个成员。六一慰问特困儿童、助残日慰问残疾职工、重阳慰问退休老职工、为单亲女职工送保险送体检以及随时接受特殊困难职工的求助等一系列举措,成为县总工会的常规性工作。自2008年至今,县总工会通过生活救助、大病救助、助学救助的形式帮扶困难职工家庭1800余户,让500余名考上专科以上的学生顺利入学,让30余名困难高中生顺利毕业,救助金额达190多万元。
工会系统万名工会干部“进万企解万难”、“访万组送万箱”、“进万企建万家”、“访万企送万卡”等活动,共走访企业300多家,送“关爱箱”75个,建规范化企业职工服务中心(站)4家,为企业和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72件次,共送去帮扶资金39万元。收集录入7000余职工基本信息用于制作工会会员服务卡(现已发放职工服务卡近4000张)。让各基层工会和广大会员切实感受到工会组织对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与关怀。在全县“三万”活动中,先后走访楼台乡金坪村、塔坪村共712户村民,双台乡台子村200余户村民,印发各类调查问卷1100余卷,慰问特困户40余户,通过落实政策、找项目等方式为联系村帮扶物资共计10多万元。自2012年启动下岗失业职工小额创业贷款以来,县总工会每年贴息,联合县邮政储蓄银行,向有创业意向和稳定项目的下岗失业职工提供创业贷款200万元。
文化建设提升职工素质
近几年,在全县广大职工中精心组织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创建“工人先锋号”、十星企业、十星职工评选等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持续开展读书征文、“我为发展做贡献”、“职工书屋”建设等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争创活动,组织引导职工学知识、学技能,努力营造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连续多年动员职工群众广泛参与读书征文、职工摄影展等活动,使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延伸到企业班组和岗位,延伸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心中。截至目前,全县“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开展率达85%以上,“创建文明班组(岗),争当文明职工”开展率达90%以上。全县“职工书屋”示范点已有20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5家、县级12家。
务实创新再书辉煌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今后五年,全县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县委和市总工会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十星高地·秦巴强县”战略,坚持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维权能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水平,着力创新载体、打造工会品牌,把广大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调动职工创造、创新、创业、创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在竹山跨越发展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加强教育引导,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这个当代中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
大力加强思想教育引导。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精神的学习,准确理解精神实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引导职工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共同思想基础,自觉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领跑者的风貌解读中国梦,以劳动者的佳绩共创中国梦,以创新者的姿态拥抱中国梦。扎实做好劳模培养选树、宣传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完善劳模档案管理,落实劳模各项待遇,关心劳模工作生活,进一步营造“学习劳模、关爱劳模、尊重劳模、劳模光荣”的良好氛围。
二、着力提升职工技术技能素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5—2019)》,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把劳动竞赛作为激发职工创造活力的重要载体,把提升职工素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工程,把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作为激励职工奋斗的强大动力,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职工建新功、创伟业。
深化群众性劳动竞赛。坚持“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哪里,劳动竞赛就跟进哪里”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劳动竞赛改革。
三、不断完善工会组织网络,进一步打牢新形势下工会发展基础。
要以提高基层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着力点,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努力扩大基层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推动企业普遍建会,完善工会组织体系。积极争取党委支持,建立健全“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有效机制。坚持“哪里有企业,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原则,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思路,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企业的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抓好乡镇工会建设,发挥好桥头堡作用。按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好、组织网络健全好、履行基本职责好、指导帮助基层好、服务职工群众好、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好的“六好”工会要求,加强乡镇工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村(社区)和机关工会建设。
加强规范达标建设,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坚持建会、建制、建家并举,坚持组建与规范、扩面与提质并重,把工会组建与作用发挥有机统一起来。企业工会要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关心职工生产生活、做好劳动争议调处等方面下功夫,事业单位要在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方面下功夫,创建高标准和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从而使基层工会作用充分发挥、活力竞相迸发、成果精彩纷呈。
四、着力提高工会维权水平,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
强化源头参与。要推动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和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主动配合人大执法检查、政府监察和政协视察活动,督促企业依法用工、规范管理。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积极营造劳动关系和谐、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利益、工会功能提升等互利多赢局面,大力营造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继续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实施群众性安康工程,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和素质,保障劳动者的生存权,实现企业安全健康科学发展。
强化集体协商效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深化集体协商工作规划(2014-2018年)》要求,大力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就工资增长、工作条件、劳动定额、女职工特殊保护等开展集体协商,突出抓好非公企业、行业性和区域性集体协商,强化集体协商人才队伍建设。督促已建会企业依法与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五、着力增强服务职工能力,积极打造全方位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
做强服务品牌。要继续做大做强“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季助学、冬送温暖”等工会品牌,要把这些品牌叫得更响,受益力更强。要针对职工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需求,探索和打造新的工会品牌,与职工一起设计,请职工一起参与,让更多的职工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提升职工的温暖感和幸福感。
六、着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工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推进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努力把工会组织建设为真正的“职工之家”,使工会干部成为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抓好学习创新。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认真加强政治学习、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坚持用科学理论和现代知识武装头脑。要自觉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努力克服和防止“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切实提高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本领和能力。
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协助各级党组织,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选配工会干部。积极推动工会干部轮岗和交流,形成一支年龄结构梯次化、知识结构合理化、在岗期间专职化的干部队伍。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要践行“三严三实”,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群众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要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的核心立场,始终保持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激情与动力。积极探索依靠职工群众做职工群众工作的方法,大力推广基层的创新作法和成功经验。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决筑牢工会干部拒腐防变的堤坝。

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马建中调研我县工会工作。

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李馥秀在我县检查工会数据库建设情况。

县委书记佘立柱在溢水镇调研指导职工文化场所建设。

县长龚举海深入建筑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总工会主席丁清华深入金九堂药业公司调研企业生产和工会工作情况。

省市总工会领导在我县调研职工队伍状况。

我县召开“两个普遍”工会工作推进会。

县总工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兴武为企业职工送“清凉”。

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现场。

开展职工运动会,活跃职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