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01月13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3日  查看次数:次  
  回顾“十二五”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亿元(预计,下同),是2010年的2.25倍,年均增长17.6%。工业总产值90亿元,是2010年的2.32倍,年均增长1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38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5家,实现增加值17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5.22亿元,是2010年的3.14倍,年均增长2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23.3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投资总量的4.1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亿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728元,是2010年的2.32倍,年均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935元,是2010年的2.13倍,年均增长16.3%。主要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发展速度位居全省三类县市前列,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进位较快县”。
  (二)特色产业强势崛起。始终坚持绿色转型发展,形成“两绿三生”产业体系。潘口、龙背湾、小漩等水电站投产发电,堵河水电梯级开发和移民搬迁全面完成;绿松石矿山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建成“一城一园多基地”,国际绿松石城成为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基本形成集基地开采、原石公盘交易、园区加工、商贸运营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北星河石材产业带建设、矿产企业技改升级重组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园区建设实现重大进展,新增工业用地1.1万亩,累计入驻企业198家。农业产业扬优成势,形成“一主四特”产业格局,累计新建产业基地41万亩,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575个、农民合作社269个、家庭农场90个,培植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新增“三品一标”产品34个,“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新增国家3A级以上景区4家,女娲山晋升国家4A级景区,上庸镇、官渡镇成功创建湖北旅游名镇,实现旅游收入8亿元,年均增长30%。商贸物流和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县物流中心、秦巴电商城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连锁店、便民超市、物流快递等遍布城乡,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城乡统筹开创新局。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成效卓著,346国道沿线城乡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基本实现一体化,区内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0%提高到63%,顺利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年明显变化、五年大变化”目标任务,成为全省山区新农村建设引领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山水绿城、生态玉都”大城区建设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道路扩建、旧城改造、绿化亮化、防洪保安等工程加快实施,相继建成城关至潘口一级路、堵河三桥、钢坝、干流防洪堤、潘口至城区取供水、霍河第二水厂、中华女性文化博览园一期、国际大酒店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稳步建设楚庸文化街、千福上庸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拓展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五城联创”扎实有效,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县城,荣获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称号。集镇建设亮点纷呈,上庸、官渡、深河、柳林等4座移民新集镇全面建成,宝丰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溢水全国重点镇、擂鼓省级重点中心镇建设进展顺利,文峰、得胜等一批集镇规模稳步扩大。美丽乡村建设快速推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村66个、“宜居村庄”示范项目25个,建成农村新型社区86个,“庸派”建筑风格民居全面普及,打造了一大批魅力村庄,其中8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宜居村庄”,麻家渡镇总兵安村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扶贫开发取得显著进展,累计实施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57个、老区重点村15个、边远贫困村61个,完成扶贫搬迁3100户1.2万人,减少贫困人口9.8万人。
  (四)基础建设突飞猛进。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谷竹高速建成通车,2条省道升级为国道、8条县乡道升级为省道,龙背湾交通复建工程进展顺利,建成一级路15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1280公里,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2条,完成“村村通客车”目标,实现交通从瓶颈制约向“外联内畅”综合网络重大转变。农田水利大幅改善,累计除险加固水库36座,新建堤防39.6千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17万亩,完成土地整理16.3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7.6万亩;新建村级集中供水53处,改造升级集镇水厂8座,23.27万农村人口喝上安全饮用水。输供电质量显著提高,十竹超高压、小漩至潘口水电站输变电线路建成运营,新建和增容扩建变电站7座,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全面提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通光纤、宽带村达到209个,手机网络、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态环保强势推进,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75万亩、植树造林20万亩,堵河源自然保护区、九女峰森林公园、圣水湖湿地公园晋升国家级,新增省级森林公园2个、市级以上生态乡镇4个、生态村45个,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51.2%增加到60.8%;实施治污减排项目40个,建成集镇污水处理厂8个、垃圾处理场5个、污水管网58千米,城区、中心集镇基本实现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屡创佳绩,累计实施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750余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9亿元,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超30亿元,一大批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
  (五)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实施,完成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顺利组建县招商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资、公车等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机制、财税、投融资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建设,促成6家企业在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建设银行、楚农商村镇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入驻,基本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连续十年被评为“湖北省金融信用县”。招商外贸成效斐然,累计引进招商项目178个,实际到位县外境内资金156.5亿元,实现外贸出口8933万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8倍、3.7倍。对口协作、外派招商、回归创业等成果丰硕,嘉麟杰服饰、裕源食品、雨慧电子等一批亿元企业落户,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六)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成效显著,累计完成各类培训8.4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35万个,组织劳务输出58万人次。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建乡镇中心福利院17所;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县”六连冠;累计新建保障性住房2.7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07万户,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教育得到优先发展,完成中小学标准化校舍改造30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2.8万平方米、扩建教师周转房715套,“两基”成果得到高水平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省级验收;竹山一中实现整体迁建、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竹山二中创建市级示范学校;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5%;县职教集团学校被评为全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完成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建成县精神病医院、“四化”乡镇卫生院12所、“五化”村级卫生室182个,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状况明显改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落实,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称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秦巴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建成县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群众文化广场等大批惠民工程,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科技普及和创新水平明显提升,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合格县”。“十星”级文明创建工作再次得到中央文明委充分肯定,全国农村精神文明现场会在我县胜利召开,最美人物、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大批涌现。以网格化、信息化为重点的社会治理方式不断创新,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社会消防、“六五”普法、严打整治、信访维稳、民族宗教等工作扎实有效,“平安竹山”建设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得到提升,被命名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示范单位”。
  (七)发展环境显著改善。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县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议案702件、政协委员提案928件,办结满意率或基本满意率达100%。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县委实施意见,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刹四风”、媒体问政等活动,各类政府会议、文件简报大幅压缩,超标超编公务用车、违规办公用房、“吃空饷”人员得到清理整治,“三公”经费支出大幅减少,全县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廉政意识明显增强。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减少行政审批事项310项,减幅达58%;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三网”融合工程基本建成,为民办事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残联、工商联、统计、物价、档案、外事、侨务、对台、农机、气象、地震、粮食、公积金、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三维纲要”、“双修方略”,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绿色发展、开放先导、城乡统筹“四大”战略,加快建设“十星高地·秦巴强县”,在秦巴山片区率先实现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年均递增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亿元,年均递增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年均递增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亿元,年均递增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700亿元;招商引资累计实现3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7万元,年均递增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万元,年均递增13%;城镇化率提高至54%;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实现全县脱贫摘帽。按照上述要求,我们将突出抓好事关全局的五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以绿色转型为主题,致力做优做强富民产业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两绿三生”产业,加快构建链条完整、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合理开发小水电,科学开发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实施“引江补汉”工程,力争清洁能源总装机达140万千瓦以上。大力发展“一主四特”农业产业,稳定粮食生产,培植壮大有机茶、放心肉、优质油、生态鱼、特果蔬、小杂粮等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全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深度开发道地中药材、肚倍和黄姜系列产品,改造提升传统生物医药产业,打造鄂西北“药库”。科学有序开发绿松石、金银铁、铌稀土、石材等矿产资源,加强矿山管护和整治、企业技改扩能和重组,打造“世界绿松石之都”、全省重要生态矿业基地。大力培育“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旅游文化品牌,综合开发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加快完善旅游基础和服务配套设施,开发系列地方旅游产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节点,打造湖北旅游强县。
  培植壮大市场主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发展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电商企业及仓储、物流等新型业态。力争累计培育规模工业企业50家、中小微企业500家、亿元企业20家、各类市场主体1万个以上。
  强化提升要素保障。按照“产业园区、城市新区、旅游景区”融合发展的思路,完成竹山经济开发区各项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打造十大园区和五大产业集中区。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每年培训人员1万人次以上。支持企业技术研发、专利创造、校企共建,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施质量强县和精品名牌战略,提高产品检验检测水平,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以上。
  (二)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致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新一轮竹房城镇带建设。围绕人居环境城乡共推、公共服务城乡共享、产业发展城乡互动、基础设施城乡联通等重点,巩固提升346国道沿线城镇建设成果,纵深推进242国道沿线和竹十路沿线一镇两乡建设,加快对接市区,打造全省山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升级版。
  加快城镇建设。按照“东优西进、南扩北延”要求,建设大城区,重点升级改造纵横大道、人民路等主干道,加快实施大石沟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供电供气等重点项目,力争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2万人。全域推进中心镇和特色集镇扩容提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继续建设宝丰县域副中心,打造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征、产业支撑的新型城镇,争创全省重点中心镇3个、特色镇3个以上。加快新型社区、中心村建设,确保全部行政村建成美丽乡村。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等升级国省干道,新修一级路32公里、县乡道230公里、通村水泥路700公里,实施十巫高速鲍峡至竹山段、通用机场等重大工程,打造十堰南部交通枢纽。全面完成堵河干流、重点集镇堤防、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基本普及。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升级步伐,形成以22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110千伏电网为骨架、35千伏电网为脉络的现代化电力网。实施“宽带竹山”、“智慧农村网”、“数字竹山”等工程,打造覆盖全县、多网融合、安全可靠的信息网。力争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持续夯实发展基础。
  (三)坚持以扶贫攻坚为核心,致力实现成果共享
  全力推进脱贫“摘帽”。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三方资源,深入开展“四双”帮扶行动,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配套、美丽乡村建设、人文素质提升、基层组织固本工程,完善工作推进、项目保障、政策激励、信贷服务、社会帮扶、考核督办等机制,创新产业覆盖带动、扶贫搬迁就地城镇化、金融扶持等模式,着力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区域连片扶贫开发格局。力争用三年时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完成242个贫困村、17个乡镇脱贫出列;用两年时间巩固提升,实现贫困县摘帽。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加快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完成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整体迁址新建。
  加快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完成县人民医院拓展等重点工程,确保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达到“四化”标准、村卫生室达到“五化”标准。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好秦巴文化艺术中心和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体育广场等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体育生活需求。
  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重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毕业学生、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城镇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以上。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覆盖城乡的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普惠公平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筑牢托底性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农村现有危房改造任务。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服务事业,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建设留守儿童之家,逐步实现乡镇全覆盖。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十星”级文明创建,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做好普法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立体化治安防控、综合应急救援等体系建设,不断改进信访工作,确保社会安稳和谐。
  (四)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致力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机构、行政审批、事业单位分类、财税金融、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等系列制度改革,力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健全市场准入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放宽社会投资准入,探索PPP等模式,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有力抓手,不断完善全员招商责任体系、工作机制,力争每年引进县外资金60亿元以上。推进京津冀对口协作,深化与石景山区“1+4”合作内容,打造对口协作典型示范。大力引进和培育生产型出口企业,扩大外贸出口。
  (五)坚持以生态文明为引领,致力打造美丽家园
  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深入开展“绿满竹山”行动,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新一轮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以上。深化生态绿色示范创建,实现生态乡镇创建全覆盖,生态村创建达90%以上。
  加强环境保护。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实施《丹江口库区“十三五”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争取实现乡镇污水、垃圾处理全覆盖,加强水质监测,确保堵河干流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清洁能源入户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面貌。
  优化空间布局。全面推进生态红线管控,划定公布生态红线,合理确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争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防震减灾示范县。争取省人大颁布实施《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加强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国有林场等建设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8亿元,增长9.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5亿元,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6亿元,增长14%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32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增长11%;减少贫困人口2.02万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等约束性指标严格控制在省市规定范围以内。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精准扶贫,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全力精准扶贫。全面打响片区开发大会战、产业建设攻坚战、基础设施歼灭战、危改搬迁群体战、环境整治持久战,办好大庙、深河等战区示范点,加快易地扶贫搬迁、省定重点贫困村、地质灾害治理等重点工程,积极争取实施国烟扶贫、省市对口支援、社会扶贫、金融扶贫等项目,向脱贫发起总攻。按照“六个到户到人”要求,因村制宜,因户施策,一户一法,扎实有序推进精准扶贫。继续加强移民后期扶持,巩固提升移民安置成果。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培育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新型农民、技术工人,引导输出农村劳动力10万人以上,提高扶贫效果。
  提升产业质效。坚持把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一主四特”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茶叶基地1万亩、以核桃为主的林特基地2万亩、中药材5000亩,改造和管护老基地2.5万亩;新建、扩建标准化食用菌基地5个,巩固提升蔬菜、烟叶等老基地,培植畜禽养殖场100个,发展健康生态水产养殖基地15万亩。分类推进高效生态茶叶、核桃标准化种植、千亩道地中药材等十个特色产业示范园建设,新增农产品有机认证4个、省级知名品牌2个以上。
  创新经营机制。支持各类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实施“3531”工程,新增农民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85家、专业大户500户以上,培植各类市场主体2000个以上。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向大户流转,提升规模经营水平。
  (二)聚焦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工业
  壮大工业企业。实施“十大骨干优势企业”和“十大成长优势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星梦茶业、金九堂、妙莲天香等企业升级扩能,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质增效,引导天新医药、鑫源皂素、秦巴钡盐、宏志五金等企业创新发展,推进裕源食品、嘉麟杰服饰等新兴企业扩大产能。全域抓好绿松石矿山管护,争取完成部分乡镇分散绿松石矿权设置,推进小林扒等4个矿区安全开采,引导绿松石及其它珠宝玉石商户入驻国际绿松石城和国际绿松石工业园,争取国家标委公布实施《绿松石分级国家标准》、省人大颁布实施《湖北省绿松石资源管理条例》,提升绿松石产业竞争力。加快资源型企业优化整合,做精做大石材产业。启动公祖河水电站建设,争取实施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大力开展“双服务”活动,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民营企业提高生产经营规模和效益。新进规模以上企业5家、亿元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外贸出口4180万美元。
  加快园区建设。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启动鱼岭工业园基础配套工程,加快通济沟、宝丰等工业园区道路、供水、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大力实施“满园工程”,力争新增入园企业项目10个。
  强力招商引资。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主战场,以建链、补链、延链为重点,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创新型、环保型企业和项目,鼓励支持回乡创业,做长做强产业链条。狠抓对口协作,深化竹房城镇带乡镇与石景山街道办事处友好协作关系,争取引进一批高技术企业进驻工业园区。全方位服务招商企业和项目建设,确保到位县外境内资金72亿元、利用外资920万美元。
  (三)聚焦新型业态,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
  壮大生态旅游业。启动莲花山风景区建设,加快武陵峡·桃花源、圣水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建设,完成百里河、太和梅花谷等旅游点配套设施,加快提等升级景区公路。实施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试点,开发2条旅游线路,力争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达到国家4A级创建标准,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
  大力培植电子商务。出台扶持电子商务发展优惠政策,实施电子商务“四进”工程,支持秦巴电商城等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全国知名电商企业,力争网上销售过10亿元。加大电子商务普及培训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争创“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
  提升商贸物流业。建成高客站,加快推进滨河广场商业中心、宝丰商贸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新网工程”,支持快递业务加快向广大农村和产业园区延伸,打通农村物流“下乡与进城”双向快捷通道。顺应消费需求,加快健康养老、家政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四)聚焦城乡建设,大力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狠抓城镇建设。完成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旧住宅区环境综合整治、村庄建设等规划的编制及报批,加大规划执行和监管力度,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建到底。启动中华女性文化博览园二期工程、城西河滩湿地公园、天然气供气等市政项目,推进千福上庸城、楚庸文化街等新型城市综合体建设,实施大石沟、桥东片区等旧城改造,开展九隆等4个片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五城联创工作,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力争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城达到创建标准。加快集镇建设,合理扩大规模,持续完善配套设施,扎实推进宝丰和溢水全国重点镇、擂鼓省级重点中心镇建设。纵深拓展竹房城镇带,大力实施宜居住房、清洁生产、饮水安全、路网畅通、环境治理、乡村绿化六大工程,打造谷竹高速、竹十路美丽乡村示范带。深入推进霍河、擂三角等5个片区开发,完成新一轮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新增新型农村社区10个,争创省级“宜居村庄”5个。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60个以上,完成投资155亿元;常态化推动项目谋划储备、上报争取工作,确保到位国家、省政策性资金高于上年。启动城关至上庸、潘口河至五房沟一级路、大石沟大桥等工程,完成龙背湾交通复建、三深路、100公里农村公路等工程建设,改扩建秦古至得胜等4条公路,实现乡乡通二级路、撤并乡镇和村组通水泥路目标。除险加固小型水库3座,完成苦桃河流域宝丰段河道治理、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建设任务,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万亩。启动西河流域和宝丰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加强水源地、集中供水点水质监测,切实保障饮水安全。继续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完成莲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解决用电卡口问题。加快行政村宽带网络、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响”工程建设,逐步消除信号盲区,提高现代通信网络覆盖水平。
  (五)聚焦生态环保,坚持不懈提升竹山魅力
  全域建设生态。深入开展“绿满竹山”行动,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3.21万亩、植树造林4万亩、林业育苗3000亩,扎实推进长防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建设。高标准新建谷竹高速、竹十路等沿线生态景观林5000亩,完成村庄绿化2000亩,创建市级以上生态乡镇3个、生态村30个以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改革,加强林地林权管理,争创省级林业生态示范县。
  全力治污减排。深入推进“清水行动”、“向三大污染宣战活动”。争取改造升级城关污水处理厂,实施得胜、竹坪、双台、柳林等4个乡镇垃圾处理项目。新建大型沼气1处、小型沼气工程20处、户用沼气2000口,推广生物质炉2000套。加大农村面源污染、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力度,改善农村环境。
  (六)聚焦民生保障,千方百计提升幸福指数
  竭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00个、扶持创业300人以上。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扎实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工作。积极做好城乡特困群体救助工作,完成五保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加快公租房、城市棚户区、城镇旧住宅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货币化安置率提高至60%。
  努力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做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国家验收评定工作,实施“改薄”计划,新建、改扩建教学及辅助用房1.3万平方米、标准化运动场5.2万平方米;启动实施薄弱高中改造计划,持续提升高中教学质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6所。加快妇幼保健院迁建,启动县中医院老年病区、城关卫生院建设,争创“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提高计生优质服务水平。建成秦巴文化艺术中心,新建农村文化体育广场36个,筹办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水平。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加强网格化管理,做好流动人口、农村“三留守”人员、特殊人群服务和管理工作。推进“平安竹山”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决控制一般事故,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积极主动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双拥共建,支持县人武部正规化建设。持续深化“十星”文明创建,全面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
  扎实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全面完成宝丰韩溪河至县河段一级路建设,启动梁家、沧浪大桥建设,新建堵河沿岸渡口10对,改造“村村通”公路危桥6座,实现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全覆盖。二是完成扶贫搬迁4000户1.4万人以上。三是全面完成纵横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四是完成东门片区旧城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改造城市棚户区599户、农村危房2000户。五是实施汉江流域堵河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六是解决7500户3.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实现当年重点脱贫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七是加快思源学校建设,推进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搬迁。八是全面加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的运营和管理,新建城区污水管网11.9公里、乡镇16公里,启动“十三五”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城区污水收集率提高至85%。九是新建和改造城区公厕10座,加强现有公厕管理。十是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完善11个和新建3个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10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启动县城医养结合中心建设。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坚持依法办事,建设法治政府。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治竹山建设。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增强国家公职人员法律素质,引导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依规办事、依职履责。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终身责任追究及倒查机制。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二)坚持勤政办事,建设高效政府。始终把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围绕县委决策部署,推行目标管理制,制定时间表,明确路线图,以目标倒逼进度;推行分工负责制,量化任务到岗、细化责任到人,做到每项工作有人抓、每个环节有人管;推行跟踪督办制,实行重大项目现场办公、重点工作定期督查、常规工作随时巡查,以真督实查促进工作落实;推行责任追究制,用是否能干事来体现能力,用是否干成事考察业绩,用能否不出事检验干部,确保工作有成果、见实效。
  (三)坚持干净办事,建设廉洁政府。深入推进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县委实施意见,持续纠正“四风”,不断巩固和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突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强化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经济责任等审计监督。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