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工作安排,太和医院与义乌市中医医院达成两项国家中医药管局中医治未病标准项目合作协议,即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焦虑状态(项目编号SATCM-2015-BZ343)、抑郁状态(项目编号SATCM-2015-BZ338)科研项目的合作,这标志着十堰及周边地区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疾苦双双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专家将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从判定、辩证、干预等方面进行临床适用性、可操作性评估,随着科研项目的深入,必将为焦虑抑郁患者带来福音。
据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国家中医治未病标准项目评估专家艾春启介绍,焦虑状态是指存在焦虑症状,但未达到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即存在与客观事实明显不符的焦虑情绪,如烦躁,紧张,坐立不安,易怒,易激惹,伴随睡眠障碍及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多汗等。症状发生及持续时间较短,小于6个月。抑郁状态方面指的是存在抑郁症状,但未达到抑郁症的症状标准或病程标准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现象,即从“抑郁症”与“治未病”结合的角度出发, “抑郁状态”特指“阈下抑郁”,若存在下列2-5条抑郁症状:1、抑郁心境。可以是患者的主观体验,如感到悲伤或空虚等,或他人观察到的,如常常无缘无故的流泪、易激惹等;2、兴趣下降。患者对生活、工作、学习等的兴趣下降,对快乐、悲伤的体验降低。3、社会功能失调。患者对工作、学习、社交等失去兴趣或愉快感、思维能力或注意集中能力减退等。4、神经性症状。表现为疑病症和强迫。5、躯体症状。阈下抑郁患者的躯体表现不像抑郁症,表现较为轻微,常见的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便秘、易疲劳等。
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专家针对焦虑状态、抑郁状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注重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目前开展有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五情相胜法,团体心理辅导、中医团体心理治疗等心理治疗,还开展有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智能多导心理减压舱,脑电生物反馈,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针灸、电针、耳穴压豆,中药敷贴等物理治疗,起效快,疗效显著。
即日起,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患者可以自愿参与该研究项目,每名参与者可免费享受5次耳穴压豆等治疗,参与者隐私权将受到保护,个人资料保密。咨询电话0719-8801085。
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专家温馨提醒您,在应对各种不同的职场压力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状态时,请在自我减压放松的基础上前来接受情绪管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