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2016年02月0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
本期导航 往期回顾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机制聚合力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4日  查看次数:次  
贫困程度深、面积大、人口多,又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经济基础极其薄弱。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县啃的是“硬骨头”,趟的是“深水区”,打的是“攻坚战”。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扶贫攻坚大决战,靠以往方式、单项措施、常规手段已难以奏效。必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尽最大努力补足短板。”县长龚举海如是说。
 “军令状”勒出强劲动力
在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精准扶贫“作战图”。该图根据全县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划分了17大作战片区,每个战区由1名县级领导挂帅,241个贫困村的状况都在图上清晰地标记着。
在干部眼中,“作战图”既是指挥图,又是路线图;既是军令状,更是承诺书。大庙乡的“作战地图”详细标明各村贫困人口分布、脱贫责任人、帮扶措施。乡党委书记罗显锋说:“日积月累天天看,‘作战图’早已印在了我的心上。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能在地图上指出自己的位置。”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我县全民动员、层层推进、士气高昂、志在攻坚——
建立军事化扶贫攻坚机制,成立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军令状”,制定扶贫攻坚作战图、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限期脱贫。
以大决战思路向贫困发起总攻:38名县级领导分别包保1个贫困村、3户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省、市、县241支扶贫工作队深入联系点开展“三访促扶贫”活动,241名“第一书记”扎扎实实“铆”在了帮扶村,县、乡、村5990名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
“责任状就是‘缰绳’,牢牢‘勒’住了干部们的责任心,让我们一刻也不敢懈怠!”宝丰镇党委书记周乾隆说。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他极少享受节假日,“白加黑”、“5+2”成了工作常态。在不断提高工作强度的同时,压力也在逐层分解。去年10月,该镇举行了黄栗片区精准扶贫誓师大会,双河口、东河、漆树扒等11个村的村书记郑重立誓:“如果不能带领本村贫困户如期脱贫,我将引咎辞职!”
战鼓紧擂,我县以临战状态、作战方式、奋战实效攻击着扶贫脱贫的堡垒,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乡镇、村出列;用两年时间巩固提升,实现贫困县摘帽。
“组合拳”打出无穷合力
今年45岁的陈敬忠,一年前还住在距集镇70多公里的麻家渡镇牌楼村,住着三间土屋,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200元。2014年,经镇上统一安置,他搬到了离集镇不到5公里的总兵安村,盖起了两层300多平方米的楼房,并建起高标准的农家乐餐厅,年收入超过5万元。
总兵安村是我县最近两年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两年来,该村创新产业扶贫利益链接机制,探索项目资金整合新途径,以土地入股形式发展苗木521亩、猕猴桃1000亩;以“农户分建、公司统管”的“产业托管”模式,依托湖北圣水茶场公司发展茶叶500亩。按照“十星农户”评星定级授信,开展政银保金融扶贫保险,为40余户农户发放贷款1500余万元。通过多元化、全方位的投入机制,让全村117户贫困户“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创业挣薪金、参与分红得股金、服务产业得现金、政策支持得奖金”,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扶贫怎么扶?变“输血”为“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到底,要找到最合适、最有效、最精准的机制和模式。
我县改变以往项目资金“撒胡椒面”式扶贫,捆绑使用各项涉农资金,建立财政资金支持精准扶贫的统筹使用新机制,有效放大项目资金的扶贫效益。近2年来,全县共实施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22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达7900万元,村平投入达350多万元。同时,我县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用“组合拳”打出了强劲合力。
宝丰镇双河口村是省定重点贫困村,全村1757人中贫困人口达924人。该村引进回归创业能人——青海玖鹰集团公司董事长石鹰,成立邦立生态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免费向贫困户发放种牛(羊),保护价订单收购,带动22户贫困户养殖郧巴黄牛310头、马头山羊228只;组建百头规模养殖场3个,吸纳67人就业,带动40户贫困户增收。以双河口村为中心,该镇在东河、漆树扒、桂坪等十个村统筹推进“十村联建、万人脱贫”工程,统一规划实施区域基础建设、产业培植、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项目,实现区域1.4万户贫困户同步脱贫致富。
“紧箍咒”戴出强大战斗力
扶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在我县,每一位扶贫干部都戴上了“紧箍咒”,以确保成功“攻坚拔寨”。
去年12月,我县出台了《关于实施精准脱贫整村出列计划奖惩约束机制的实施意见》,对2016年、2017年、2018年如期出列的贫困村,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对2017年、2018年如期脱贫的乡镇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同时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予以嘉奖。同时明确惩处措施:在规定时限内贫困村未能出列,包保单位不得评优,单位干部职工本年度绩效考核奖励工资在县定基数上调减20%;对不能按规定年限完成整村出列计划80%以上的乡镇,给予黄牌警告,取消当年各类评优奖励,班子成员不得晋级晋升、评优表模、提拔重用。对精准扶贫聚焦不够、成效较差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严格问责追责,对2018年不能实现脱贫的乡镇,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就地免职,对联系该乡镇的县领导进行问责追责。
我县明确党政一把手为各地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倒逼其在脱贫攻坚一线亲自抓、带头干。同时,制定出台了《竹山县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要求县直各工作队必须脱产常驻不“走读”,“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撤队”。
“紧箍咒”极大地激发了干部们的责任感,截至目前,省、市、县241支驻村工作队已帮助贫困村实施项目558个,到位帮扶资金3670万元;实施到户项目1875个,落实到位帮扶资金1417万元,2015年,3.6万贫困人口因此脱贫。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今日竹山-多媒体数字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鄂ICP备05017810号-1